上化肥,那么超过5百公斤是肯定的。”
首长这时在一边小声向着刘旭问道:
“小刘,李院长说的是真的吗?”
刘旭点了点头轻声回道:
“差不多,这块田里其实是用了6种冬小麦种子,每种之间的产量其实相差不大,可能差异出在抗病虫害和抗旱耐寒之上,这些种子其实是后世各省农科院按照自身条件培育的。”
“比如那边就是齐省的济麦22和山农895,再往这边就是中原省的百农207和郑麦158两种,接下来是冀省的邯麦19,最后是中麦30。”
这时,李部长又接着问道:
“李院长,你们这产种子跟我们原来相比除了产量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不同吗?”
“有啊,你看其他地方的小麦是不是比我们的要高,一般都能长到一米二左右,这就倒置大量营养用于长杆,不往麦穗上长,而且长高更容易倒伏,你看我们的这些麦子只有70公分高,但是麦穗又长又大,还不容易倒伏。”
“还有你们就是分枝能力不稳定,而我们这种子分枝非常定,一粒种子可以分出几枝麦子都是固定的。这就进一步保证了产量。”
“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麦粒,你看我们这个粒粒均匀饱满,个头还很大,但是你再去其他麦田看看,同一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干瘪不一。”
好多在李院长讲解的时候不由的仔细观察着旁边的麦田,又摘下一穗麦子来仔细研究着。
“哎呀,人家一说咱才知道这里边有这么多说道,真了不起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这都是怎么研究出来的,这东西都种了千百年了,怎么以前就没人来研究研究呢?”
首长也抓了一把麦粒仔细的看着,在发现确实如李院长所说,每一颗麦粒都是大小一致,而且非常饱满,看了一会儿将手里的麦粒扔进了麻袋里,感慨的说道:
“这科学技术确实是第一生产力啊。了不起啊,这是真的了不起。”
“小刘啊,让他们接着收割吧,我也看看这大型收割机是怎么工作的?”
“好的。”
刘旭赶紧安排工作人员上车开始收割,众人看着这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开进了田中,快速的向前收割而去,2百亩麦田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
这个时期的国人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壮观的场面,一个即兴奋又激动,有些人甚至流下了泪来。
“书城同志,这次小刘既然给开了个好头,剩下的你们一定要组织好,将这些种分到各省农科院,让他们尽快培育出足够的种子来,希望再过个几年我们的老百姓都能种上这种高产的粮食。”
“好好,这几天我们就这把这种事落实好。”
“李部长,最好让每个省选一块儿地方跟本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种子基地,这个地方的选择一定不能缺水,肥料可以用化肥,但是水却是关键。”
李井君院长这时说道。
“这个种子基地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种子是杂交而来,每种一代性状就会降低一些,也就是说以后自己留种是不行的,必须要用种子基地种出来高产种子才行。”
“啊?还有这么一说啊?”
看到李院长非常郑重的点头后,他也不得不接受。
“还有个事儿,我们计划今年在全国建立实验室以研究当地的农作物适应性。比如东北、西北、南方等各地都要。想着让李部长协调一下。”
“这是好事儿啊,没问题。”
喜欢。
第310章 产量震惊众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