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8章 南华老仙[1/2页]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宁二年的暮春,琅邪郡的沂蒙山还裹着层化不尽的寒气。
     南华背着半篓刚采的九节菖蒲,踩着晨露往山坳里的草庐走时,听见林子里传来断续的呻吟。
     他拢了拢青布道袍的袖口,循声拨开榛莽——石缝里卡着个少年,粗布短褐被荆棘划得稀烂,左腿以不自然的角度弯折,额上渗着血珠,见了他却攥紧腰间的柴刀,眼里满是警惕。
     “莫怕,”南华的声音像山涧的清泉,温温的不扎人,“我乃山中方士,能治你的腿。”
     少年叫张角,是山下张家村的,昨儿上山砍柴遇着野猪,慌不择路摔进了石缝。
     南华把他背回草庐,取来陶罐里泡的接骨草汁,又用松皮裹了杉木板固定伤处。
     夜里少年发高热,南华坐在榻边,指尖悬在他眉心三寸处,指尖凝着团淡青色的气,缓缓渗入他天灵——这是他从师父那儿学的“引气术”,能借天地灵气调和人身脉络,只是耗损自身修为,寻常时候他从不轻易用。
     三日后张角能拄着拐杖走了,看着草庐里挂的《太平清领书》残卷,又瞧着南华晨起时对着东方吐纳,雾气在他周身绕成圈,终于忍不住问:
     “仙长这般本事,为何躲在山里?”
     南华正捻着草药的手顿了顿。
     他想起二十年前师父临终前的话:
     “方士当顺天应人,不可妄动干戈。这乱世将起,你若入世,恐遭天道反噬。”
     那时他才十七岁,刚跟着师父在崂山修满十年,还不懂“乱世”二字究竟藏着多少血。
     “山里好,”
     南华把晒干的草药收进竹筐,
     “没有苛捐,没有兵灾,安安稳稳。”
     可安稳日子没过上多久。
     这年秋,琅邪郡闹起瘟疫,先是张家村,接着是邻县,每天都有死人被抬出去埋。
     张角背着药篓跑来找南华,膝盖一软就跪下了:
     “仙长,求您救救村里人!”
     南华跟着他下山时,村口的老槐树都枯了半截,巷子里飘着草药熬糊的苦味,几个穿皂衣的衙役正往车上拖病人,嘴里骂骂咧咧:
     “染了病的还占着房子,烧了才干净!”
     张角红着眼要冲上去,被南华拉住了。
     他从布囊里掏出个瓷瓶,倒出些淡黄色的药粉:
     “这是‘清瘟散,拿井水调开,给病人灌下去。”
     又教村民在院子里烧艾草,用苍术熏屋子,自己则提着药箱挨家挨户走,遇着病重的,便悄悄施一次引气术。
     半个月后,瘟疫总算压下去了。
     村民们凑了些粟米和布帛来谢他,南华没收,只取了张角递来的半块麦饼,咬了一口说:
     “这饼子,比山里的野果甜。”
     可他没想到,这场瘟疫竟成了他入世的开端。
     张角把他的药方抄了几十份,带着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往周边郡县去,每到一处就治病救人,还把南华说的“众生平等”“太平世道”编成歌谣,教给百姓。
     不到三年,追随他们的人竟有数十万,都称张角为“大贤良师”。
     这天张角又来沂蒙山,身后跟着十几个精壮汉子,都穿着黄色的头巾。
     他跪在南华面前,声音带着激动:
     “仙长,如今百姓都信我,咱们不如揭竿而起,推翻这昏庸朝廷,建个太平世界!”
     南华看着他眼里的火光,又瞧着汉子们腰间的铁刀,忽然想起师父的话。
     他叹了口气,从书架上取下一卷泛黄的书:
     “这是《太平清领书》全卷,里面有治国安民的法子,也有行军布阵的谋略。只是我要问你,若起兵,会有多少百姓死于战乱?”
     张角愣住了,好半天才说:
     “为了太平,总得有人牺牲。”
     南华把书卷递给他:
     “你要走的路,我不拦着。但记住,若忘了‘救民的初心,迟早会遭天谴。”
     那天张角走后,南华站在草庐前,望着山下的炊烟,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知道,这乱世的火,终究还是被他亲手点燃了。
     中平元年正月,张角在冀州举兵,号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数十万黄巾军席卷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连克数座城池。
     消息传到洛阳时,灵帝正搂着美人在后宫喝酒,吓得酒杯都摔在了地上,连夜召集群臣议事。
     此时的南华,正坐在洛阳西市的一个茶摊前,看着街上慌慌张张的行人。
     他换了身寻常百姓的衣服,背着个布囊,里面装着些草药和罗盘——自张角起兵后,他总觉得心不安,便下山往洛阳来,想看看这乱世究竟乱到了什么地步。
     “听说了吗?张角的黄巾军都快打到洛阳了!”
     邻桌的两个商人压低了声音,
     “我听人说,那张角会妖术,能呼风唤雨,士兵中了箭也不死!”
     “可不是嘛!”
     另一个商人喝了口茶,
     “还有个南华老仙,是张角的师父,据说活了上百岁,能腾云驾雾呢!朝廷现在正悬赏捉拿他,赏钱一万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南华端着茶碗的手顿了顿,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他没想到,自己竟成了朝廷钦犯。
     正想着,街上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十几个穿黑色铠甲的士兵骑着马冲过来,手里举着画像,挨家挨户盘问:
     “见过这个人吗?南华老仙,七十岁左右,穿青布道袍,会方术!”
     茶摊老板吓得赶紧摆手:
     “没见过,没见过!”
     南华悄悄把布囊往桌下塞了塞,刚想起身离开,却被一个士兵拦住了:
     “你是哪儿来的?拿身份证明来!”
     就在这时,旁边突然冲过来一个少年,手里拿着个糖葫芦,不小心撞在了士兵身上。
     士兵火了,扬起马鞭就要打,南华伸手一拦,指尖轻轻碰了下士兵的手腕——那士兵只觉得手腕一麻,马鞭“啪”地掉在地上。
     “这位军爷,”
     南华笑着说,
     “小孩子不懂事,何必跟他计较?”
     士兵瞪着他,刚要发作,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喊杀声,接着就见一群黄巾军冲了过来,手里拿着刀枪,见了官兵就砍。
     街上的人吓得四处逃窜,士兵们赶紧拔刀迎战。
     南华拉着少年躲进旁边的巷子,刚喘了口气,就听见少年说:
     “多谢老伯救命之恩。我叫曹操,是谯县人,来洛阳寻我叔父的。”
     南华心里一动。
     他曾在师父的《推背图》残卷里见过“曹”字,说此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乱世里的枭雄。
     他看着眼前的少年,眉眼间透着股机灵劲儿,只是还带着些稚气,忍不住说:
     “如今洛阳大乱,你还是早点回谯县去吧。”
     曹操摇摇头:
     “我叔父在洛阳当官,我得找到他。再说,乱世才好建功立业,我可不想一辈子待在谯县。”
     南华看着他眼里的野心,忽然想起了张角。
     当年张角也是这样,一心想改变乱世,可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他从布囊里掏出个玉佩,递给曹操:
     “这是块避灾玉,你带在身上,或许能帮你躲过一劫。”
     曹操接过玉佩,见上面刻着个“华”字,刚想道谢,就听见巷口传来马蹄声。
     南华说:
     “官兵来了,我得走了。你记住,日后若掌权,多为百姓着想,别让这乱世再添更多冤魂。”
     说完,他转身就走,脚步轻快得像一阵风,转眼就消失在巷子深处。
     曹操拿着玉佩,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忽然觉得这个老伯不一般。
     南华离开西市后,往洛阳城南的白马寺去。
     他听说寺里有位竺法兰大师,是从西域来的高僧,能预知未来。
     他想问问大师,这乱世何时才能结束,张角的黄巾军最终会是什么下场。
     白马寺里很安静,香火缭绕,几个僧人在院子里扫地。
     南华找到竺法兰时,大师正在禅房里打坐。
     见他进来,大师睁开眼,双手合十:
     “施主可是南华仙长?”
     南华愣了愣:
     “大师认识我?”
     “贫僧昨夜梦见一位青袍道长,从东方而来,带着满身的戾气,”
     竺法兰说,
     “施主虽心怀善念,却因张角之事,沾了太多杀伐之气,恐会折损阳寿。”
     南华叹了口气:
     “我当初教张角医术,是想让他救民,没想到他竟起兵造反,连累这么多百姓受苦。我该如何是好?”
     “天道自有定数,”
     竺法兰说,
     “张角的黄巾军虽声势浩大,却缺乏谋略,且内部矛盾重重,迟早会败。施主若想赎罪,可往冀州去,那里有位姓刘的将军,心怀仁善,日后会成为一方诸侯。你若能助他,或许能减少些战乱之苦。”
     南华点点头。
     他想起之前在沂蒙山时,曾救过一个姓刘的少年,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叫刘备,当时还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皇族旁支,没想到竟会是竺法兰说的人。
     离开白马寺时,天色已经暗了。
     南华刚走出寺门,就看见远处的皇宫方向燃起了大火,映得半边天都红了。
     他知道,洛阳的乱,才刚刚开始。
     南华往冀州去的时候,黄巾军和官兵正在广宗城打得不可开交。
     张角亲自坐镇广宗,张宝、张梁在城外布下大阵,把官军主帅皇甫嵩困在了城里。
     南华刚到广宗城外,就被黄巾军的士兵拦住了。
     士兵见他穿着普通,背着个布囊,以为是奸细,就要把他拉去砍了。
     正好张宝路过,见了他赶紧喝止:
     “这是南华仙长,快放手!”
     士兵们吓得赶紧跪下,张宝上前恭敬地说:
     “仙长,您怎么来了?兄长正到处找您呢!”
     南华跟着张宝进了军营,只见营地里到处都是士兵,有的在磨刀,有的在包扎伤口,还有的在烧火做饭,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烟火气。
     张角听说他来了,亲自出来迎接,拉着他的手说:
     “仙长,您可算来了!如今皇甫嵩被困在广宗,咱们再坚持几日,就能拿下洛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南华看着他,见他脸上满是疲惫,眼里却还是带着之前的火光,忍不住问:
     “如今军中粮草还够吗?士兵们伤亡如何?”
     张角的眼神暗了暗:
     “粮草还能撑半个月,伤亡……倒是有些大。不过没关系,只要拿下广宗,就能补充粮草和兵员。”
     南华没说话,跟着他进了中军大帐。
     帐里挂着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黄巾军的进军路线,旁边还堆着些书信。
     南华拿起一封书信,见上面写着“张曼成将军战死,南阳失守”,心里一沉——他没想到,黄巾军的损失竟这么大。
     夜里,南华睡不着,走出大帐,见营地里还有士兵在操练。
     他走到一个士兵身边,见他只有十五六岁,脸上还带着稚气,手里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动作很生疏。
     “你为什么要当兵?”
     南华问。
     士兵愣了愣,说:
     “家里闹瘟疫,爹娘都死了,大贤良师说,跟着他能过上好日子,还能报仇。”
     “报仇?”
     南华问,
     “报什么仇?”
     “报官府的仇!”
     士兵咬着牙说,
     “去年官府来收税,我家交不起,他们就把我家的房子烧了,还打了我爹一顿,我爹就是那时候气死的!”
     南华看着他眼里的仇恨,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知道,这些士兵大多都是穷苦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跟着张角造反。
     可造反真的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
     他想起白天在营地里看到的,有的士兵因为没抢到粮食,就去抢老百姓的东西,还有的将领因为权力争斗,互相残杀——这哪里是太平世界,分明还是乱世。
     第二天,南华去找张角,想劝他停手。
     可刚到大帐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
     “兄长,如今南阳失守,汝南的军队也被打败了,咱们不能再硬撑了!”
     是张梁的声音,
     “不如退回冀州,养精蓄锐,再图后事。”
     “不行!”
     张角的声音很激动,
     “咱们已经起兵了,就没有回头路!再说,皇甫嵩被困在广宗,只要咱们再加把劲,就能把他打败,到时候就能直取洛阳!”
     “可军中粮草已经不多了,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再打下去,只会白白送死!”
     张宝说。
     “你们懂什么!”
     张角吼道,
     “这是上天给咱们的机会,要是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已经派使者去联络黑山军,他们很快就会来支援咱们,到时候咱们就能反败为胜!”
     南华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争吵,知道张角已经听不进劝了。
     他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大帐。
     就在这时,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接着就见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将军,不好了!皇甫嵩率领官军从城里冲出来了,黑山军不仅没来支援,还在后面偷袭咱们!”
     张角一听,赶紧冲出大帐,只见营地里到处都是官军和黑山军的士兵,黄巾军的士兵们措手不及,纷纷四散逃窜。
     张角拔出佩剑,大喊:
     “兄弟们,跟他们拼了!”
     可已经晚了,黄巾军的阵型已经乱了,士兵们只顾着逃命,根本没人听他的指挥。
     张宝、张梁也带着一部分士兵冲了上去,可很快就被官军包围了。
     南华看着眼前的混乱,心里很着急。
第288章 南华老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