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杀唐中宗,企图灭绝李唐宗室。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正是李隆基挺身而出,发动政变诛灭韦后一党,扶立睿宗登基。如此大功,使得他虽非长子仍被立为太子,连其兄长都主动退让,认定他才是中兴大唐的不二人选。
即便当上太子后,李隆基仍面临太平公主的威胁。这位野心勃勃的公主企图效仿其母武则天,独揽朝政。却不料李隆基先发制人,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
自此,李隆基终于坐稳江山。他大刀阔斧改革弊政,广纳贤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政清明后,他又着手解决边患,唐军所向披靡,让动荡的边疆重归安宁,其功业甚至超越了贞观之治。
“你的意思是......”李隆基目光灼灼地望向李乾。
“陛下,杨氏之祸虽烈,但与您曾经克服的艰难险阻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李乾声音洪亮,“陛下既能拨乱反正,开创盛世,又岂会被区区杨氏之祸所困?”
群臣纷纷颔首称是。确实,与李隆基曾经面临的危机相比,杨氏之祸不过九牛一毛。
当年那般艰难的局面他都能化解,如今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嗯,有理。”李隆基眉头舒展,面露喜色。
“不过......”李乾话锋一转。
“嗯?”皇帝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目光如炬地盯着李乾。
“功是功,过是过。一分过错,需十分功业来弥补。”李乾凝视着李隆基,声音渐渐提高,“陛下若能重拾开元初年的勤政之风,大唐必将更加强盛!”
这番话如同一记警钟,在殿内回荡。
开元年间,是李隆基帝王生涯的巅峰。那时的他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将大唐治理得如繁花似锦。
可惜岁月流逝,功成名就的帝王渐渐懈怠,沉溺享乐,这才有了杨贵妃专宠、杨氏祸国的悲剧。
让李隆基重拾勤政之风,是多少朝臣梦寐以求的事。在他初显懈怠时,不少大臣曾冒死进谏,却都无功而返。
久而久之,朝臣们也只得接受皇帝耽于享乐的现实,再无人敢多言。
此刻,殿内气氛骤然紧张。群臣屏息凝神,生怕皇帝拒绝这个提议。
唯有李林甫暗自心惊,他如今的权势,全赖李隆基不理朝政。若皇帝重拾勤政之风,他的相位必将不保。
“吐蕃已破,大唐即将征讨天竺,还要击溃大食。疆域将扩展数万里之遥!”
李乾的声音充满诱惑,“如此辽阔的疆土,华夏历史上从未有过。若陛下能将这万里江山治理得繁花似锦,必将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千古圣君!”
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李隆基的双眼。他的目光骤然明亮如九天烈日,双手不自觉地紧握,呼吸变得急促,脸上焕发出久违的振奋神采!
这一刻,那个曾经开创盛世的明君似乎又回来了。
群臣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帝王,那个将大唐推向巅峰的雄主。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因这份振奋而变得灼热起来。
喜欢。
第285章 帝王的功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