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兴安这么提醒了一句后,众人这才反应了过来。
“对啊,咱们想要细盐都得经过他们的手,每人每斤抽一成,一年下来岂不是盆满钵满了?!”
赵兴安摇了摇头,“这东西虽说简单,但是也费时费力,我昨天光演示就花了两个时辰,你们可别觉得这是什么躺着赚钱的活了。”
听到赵兴安的话后,众人这才想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放弃了再次升起的学习细盐转换之法的念头。
于是赵兴安继续说道:“商人逐利,这是天性,我不会多说什么。”
“但我既然帮你们把转换的价格压到了这么低,我希望大家也能有一点良心,卖出的价格不至于高到有些百姓买不起的地步。”
话音刚落,赵兴安便看到众人对视了一眼,然后齐齐看向了他。
“赵军师你放心吧,能在燕南关卖盐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我们不会干出那种昧良心的事情。”
“没错,燕南关人人都可贩盐,我们要是真想赚大钱的话,早就不干这一行了。”
“赵军师你不如直说吧,既然你能给李天保他们定价,你觉得我们卖多少钱合适?”
第375章
在一部分表态的同时,赵兴安注意到还有剩下的一部分没有说话,有些犹豫地看着自己。
他意识这些人可能是不愿意听自己的定价,但赵兴安并不打算赶他们出去。
因为这部分人毕竟是在少数,决定不了什么,而且如果大部分人卖的都是一个价格,只有这些人想要提高价格的话,百姓们自然会找便宜地去买。
于是赵兴安沉声说道:“那我就直说了,你们拿到细盐的成本是比原来多了一成,我建议的售出价格是可以定到多六成到八成,这当中的价格你们自行升降,我觉得都是能赚到钱的。”
“并且过段时间我自己也会运自己的细盐过来,我卖给你们的价格也是多一成的价格,所以你们无论在我这里拿货还是李天保那里,都无所谓。”
要知道在这种时代,贩盐几乎是暴利的行为,赵兴安建议他们定到六成到八成已经算是很低了。
在永安县,赵兴安了解到的张家的售卖价格几乎是翻了一倍,利润和成本持平,而且张家卖的还是粗盐,自己这可是细盐。
但那是因为张家在永安县贩盐的生意一家独大,没有人与其竞价,而且这么多年也高惯了,虽然没人说些什么。
可燕南关不同,这里人人皆可贩盐,今天你降一成,明天我降两成,百姓们是买得爽了,但这么竞争下去,到时候存活下来的那一家盐贩猛地提高价格,百姓们又民不聊生了。
所以六到八成这个价格,是赵兴安深思熟虑过后的,这样子的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再加上这里贩盐的都是当地人,不用考虑人工和房店铺租赁成本的问题,自然是有的赚。
而且这里本就不如永安县繁华,普通的粗盐价格都比永安县低上一些,细盐定到这个价格也算是合理。
第375章 再三叮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