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铸芯强骨,奠基未来[2/2页]

重生97:还当舔狗?世界首富不香吗! 沂水弦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华教授率先开口:“周董,我不讳言,从指令集架构开始设计CPU,投入大、周期长、风险极高。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壁垒,还有专利墙和国际巨头的生态垄断。您说的‘不计成本投入,具体是怎样的规模和时间表?”
     周明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回避:“李教授问到了根子上。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启明未来大部分的资金,都是会流向研发,首期五十亿人民币的专项资金,用于未来三年的基础研发和流片。这笔钱,不动集团主营业务现金流,是独立预算,专款专用。”他语气斩钉截铁,“如果不够,我会继续追加。这不是短期投资,我已经做好了十年不盈利,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市场占有率,而是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的技术自主权。”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五十亿!十年!这两个数字所带来的份量,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紧接着,GPU团队的负责人刘健博士,那位从AMD挖来的技术大牛,眉头微蹙地补充:“周董,光是资金还不够。EDA工具、IP核授权、甚至高端光刻机的获取……这些都是现实难题。我们很可能面临‘有钱也买不到的局面。”
     “那就自己造!”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EDA工具,我们从开源和自研两头并进,我们已经有相关的团队在攻关基础框架。IP核,能买则买,买不到就绕开,或者联合国内高校、研究所联合开发!至于光刻机……”他目光锐利如刀,“我们现在可以依靠外部代工,但长远看,必须布局!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但启明愿意做那个最先投入、最先试错的探路者!”
     半导体材料专家王淼总工沉吟片刻,声音沉稳地开口:“周董,基础材料的研发,见效更慢,失败率更高,可能投入巨大最后也只是积累了一堆‘此路不通的经验。您能接受吗?”
     “能!”周明回答得毫不犹豫,“王总工,失败是成功的成本。在基础领域,尤其是材料,我希望中心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失败数据库。每一次失败的配方、每一次不成功的工艺参数,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启明绝不会以短期成败论英雄,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铺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存储芯片领域的赵敏工程师,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性,也提出了她的顾虑:“周董,内存和闪存市场已经被巨头瓜分,价格战激烈。我们即便做出来,成本和性能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和国际大厂竞争。”
     “赵工,你说得对。”周明点头,“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初期,我们不追求最顶尖的制程和性能,先从满足自身需求、特定领域应用开始,比如工控、军工、服务器特定模块。用自家的电脑和服务器,先行试用、迭代优化。启明庞大的硬件生态,就是你们最稳定的内部市场和试验田!先活下去,再图超越。”
     他环视全场,看着每一位脸上带着思索和犹疑的专家,声音放缓,却更加有力:“各位,我知道前路艰难。但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正是为了做最难而正确的事吗?启明不是一时兴起,我的决心,会用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无条件的资源支持、以及最长远的耐心来证明。”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我不是要大家立刻拿出成果给我看。我要的,是三年、五年、十年后,当我们再回看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撑起中国科技产业的参天大树!这条路,启明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请大家,与我同行!”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坦诚了困难,也指明了方向,更给予了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承诺。会议室里原本那些细微的担忧和疑虑,渐渐被一种更加坚定的决心所取代。几位提问的专家纷纷点头,眼神中的光芒愈发闪亮。
     倪鸿钧深吸一口气,代表众人表态:“周董,有您这番话,我们就吃了定心丸。技术上的山,再高,我们一寸一寸啃!只要大后方稳固,我们前线拼杀的,绝无二话!”
     “对!绝不辜负周董和启明的期望!”众人纷纷应和,气氛再次热烈起来。
     周明看着眼前这群即将肩负起历史使命的精英,心中激荡。他知道,真正的攻坚战,此刻才算是真正拉开了序幕。
     会议结束后,周明单独留下了倪鸿钧和贾擎龙。
     “鸿钧,”周明看向倪鸿钧,“这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万事开头难,尤其是操作系统,是从零到一的突破。你的任务最重,也最核心。不要有顾虑,不要怕失败,需要什么,直接向我和雨辰提。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集中所有精力,攻克桌面级操作系统,为未来的星辰电脑装上‘中国魂!”
     倪鸿钧重重点头,眼神坚定:“周董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周明又看向贾擎龙:“擎龙,你先给鸿钧做副手,全力辅助他,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底层的每一个细节。但同时,你的眼睛要看向更远的地方。”他压低了声音,“我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个可以放进口袋的‘微型电脑,它的系统与桌面系统同源,但更需要为移动、触摸、低功耗、随时在线而生。时机成熟时,你要能立刻拉出一支队伍,独立负责那个方向的开发。”
     贾擎龙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如同嗅到猎物气息的猎豹,沉声道:“明白!周董,我会尽快吃透底层,绝不会耽误未来的计划!”
     “操作系统,必须闭源。”周明最后强调,语气不容置疑,“不是不开放,而是在初期,我们必须掌握绝对的控制权。从内核到驱动,从UI到应用框架,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的、安全的闭环生态。就像…就像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堡,城墙之内,规则由我们制定,这样才能保证体验和安全。未来,或许会开放一些接口,但核心,必须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倪鸿钧若有所思,随即郑重点头:“我明白您的意思。闭源虽然前期生态建设更难,但对于打造极致体验和确保安全可控,确实是更优选择。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交代完毕,周明让两人离去。
     夜幕悄然降临,研发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勾勒出建筑精美的轮廓,园林景观在灯光下显得静谧而富有未来感。周明和苏雨辰并肩漫步在中心内部的道路上。
     “真美啊。”周明轻声感叹,呼出的气息在微凉的空气中形成淡淡的白雾,“谁能想到,这片土地下,正在孕育着可能改变国家产业格局的力量。”
     “是啊,”苏雨辰同样心潮澎湃,“能参与到这样浩大、伟大的工程里,是我的荣幸。压力巨大,但…干劲更足!”
     周明停下脚步,看着苏雨辰,神色无比认真:“雨辰,这里,鹏城研发中心,是启明现在,也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最核心、最不能出错的地方。我会时刻关注这里的进展,资金、资源、政策,我会全力保障。但具体的技术攻坚、团队管理、日常运营,我就全部拜托给你了!”
     苏雨辰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郑重承诺:“周总,您放心!只要我苏雨辰在一天,就一定钉在这里,看着咱们的‘中国芯,‘中国系统,从这里走出去!”
     两只手在灯光下紧紧握在一起,承载着无限的重量与期望。
     周明抬头,望向南方深远的夜空。作为一个重生者,他亲眼见过后世那些“卡脖子”的痛,那些无端的刁难与制裁是如何扼住一个崛起大国的咽喉。
     这一次,他回来了。
     他要提前二十年,布下这枚重棋。
     他要让这片土地诞生的科技之光,照亮自主可控的前路。
     他要让未来的中国,从操作系统到硬件,从软件到生态,都能昂首挺胸,再无惧任何风雨。
     鹏城微凉的夜风中,周明,这个有幸重活一世的汉子,终于将自己魂牵梦萦、最想做的事情,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铸芯强骨,奠基未来。征程,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一百四十九章 铸芯强骨,奠基未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