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章 太子殿下当庭发难[2/2页]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祭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子借机将手伸向他们经营多年的粮政地盘!
     就在朝堂上因陈实案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之际,渭水河畔的皇庄内,却是另一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
     李世民穿着沾满泥点的粗布衣裳,像个老农一样,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捻开一颗饱满的棉桃,看着里面雪白,柔软,纤维绵长的棉絮,脸上笑开了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好!”
     “好!”
     “果然如赵小子所言,洁白柔软,温暖异常,远胜丝麻!”
     他对身旁亦步亦趋的王德激动道,仿佛发现了绝世宝藏,“快!”
     “传朕旨意,让将作监再加派一倍人手,日夜轮班,加紧赶制新式纺机!”
     “朕要尽快看到第一批棉布织出来!”
     “织出的布,不必华美,但要厚实暖和!”
     “按赵小子说的,优先送给京城那些孤寡老人,伤残军卒和城南窝棚里的穷苦人家!”
     “就以……就以皇家恩泽,体恤民生的名义!”
     “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是祥瑞!”
     “陛下,赵国公已在偏殿等候多时了,关于您之前吩咐的设立棉监司的详细章程,人员调配以及预算,还需您最后定夺。”
     王德小声提醒道,脸上也带着笑意。
     “好!”
     “朕这就去!”
     李世民意气风发,大步流星走向偏殿,仿佛看到了千万子民冬日免受冻馁之苦的景象,也看到了内帑因此而日益充盈,国力蒸蒸日上的未来。
     与朝堂上那些令人心烦的倾轧争斗相比,这默默生长在田间的雪白棉花,才是真正能无声无息间改变大唐国运,普惠天下的利器。
     一场风暴在朝堂掀起,一场温暖而深刻的变革,却在田间地头悄然生根发芽。
     大唐的格局,正在这明暗交织,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悄然发生着决定性的改变。
     三司会审的牌匾高高悬挂,庄肃穆之气远非刑部大堂可比。
     主审官魏征面色沉凝如水,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左右分别坐着大理寺卿与都御史,皆是朝中重臣,阵容豪华,无形中便给堂下之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堂下,一众涉案人员悉数到齐。
     陈实虽仍身着赭色囚服,但清洗干净了脸面,头发也梳理整齐,腰板挺得笔直,眼神清澈而坚定,再无之前的惶恐,只有沉冤待雪的平静与期待。
     反观卢兆峰,以及已被革职看守的刘显等人,则面如死灰,浑身抖如筛糠,几乎无法站立,需要衙役在一旁架着。
     堂外围观者甚众,几乎水泄不通,张远,王二等寒门学子自然站在最前方,紧张而又期待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许多朝廷官员也派了下人前来打探消息。
     审讯开始,魏征丝毫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
     他直接命人将百骑司查封的粮库所有账册凭证一一抬上,堆满了小半个公堂。
     然后逐一传唤相关胥吏,粮商,包括被重点控制的赵五,孙六以及丰裕号的东家。
    喜欢。
  

第四百章 太子殿下当庭发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