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得极慢,极仔细,每一个字都仿佛要在心中咀嚼数遍。脸上的表情,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变幻。
看到陈锋激烈反对增农税,痛陈前朝覆灭之鉴与本朝祖训时,他感同身受地微微点头。
身为帝王,他比谁都清楚,农民,才是这个王朝最根本的基石,动摇不得。
看到陈锋将矛头直指“重农抑商”国策已僵化失灵,剖析豪商巨贾如何通过勾结官吏、隐匿资产等手段疯狂逃税,导致国库空虚、民生维艰时,他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
这正是他登基以来,心知肚明却又被层层利益集团裹挟、无从下手的最大痛处!
而当“成立税务总局”、“推行行业累进差额税率”、“开征海关税”、“发行国债”这一系列具体、大胆、闻所未闻却又环环相扣的策略如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改革画卷,在他面前徐徐展开时,这位稳坐龙椅二十余载、自认已能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帝王,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他霍然起身,拿着那份薄薄的试卷,在空旷的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震撼!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震撼于陈锋的胆大包天!
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考场策论了,这是一份足以改变大乾国运的治国纲领!一份详细到近乎可以直接施行的改革蓝图!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年仅二十的年轻人,一个出身乡野的猎户之子,竟能对国家财政、军事民生、税收结构有如此深刻、如此系统的洞察!
“讲武堂”之策,已让他惊艳,认为此子是难得的将才。而这“新税法”之策,更是让他感到了深深的震惊,甚至是……一丝畏惧!
此子,究竟是何方妖孽?他的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这等惊世骇俗的东西?
“此子……此子究竟是如何想到的?!”萧景贞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莫非真是天授奇才,降世来辅佐于朕?”
但身为帝王,震撼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深入骨髓的顾虑。
他太清楚了!这份策论背后,隐藏着何等可怕的阻力!
“讲武堂”之策,得罪的是那些腐朽的武勋和部分保守文官。
而这“新税法”之策,剑锋所向,几乎是囊括了满朝文武、皇亲国戚、世家门阀、地方豪强!
他们之间盘根错节,利益交织,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足以吞噬任何改革者的巨大泥潭!谁家背后没有几处见不得光的产业?谁愿意将自己碗里的肥肉乖乖吐出来?
此策一旦公布,莫说施行,仅仅是提出,就足以让陈锋这个名字,成为全天下的公敌!必将引来最疯狂、最酷烈的反扑!其凶险程度,甚至可能动摇朝局稳定!
到那时,哪怕是自己这个皇帝,恐怕也未必能完全护得住他!
是力排众议,擢拔此不世奇才,推行这或许能富国强兵的猛药?还是暂压其锋,将其保护起来,待时机成熟再徐徐图之?
两种念头在萧景贞脑中激烈交锋。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大乾疆域图前,目光掠过北境的烽烟,掠过中原的沃野,掠过江南的繁华,最终又落回手中这份轻飘飘却重逾山岳的试卷上。
他渴望改革,渴望一扫沉疴,渴望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青史留名。
但身为帝王,他更需要平衡,需要稳定。他有雄心,但龙椅坐得越久,顾虑就越多。他怕乱,怕失控。
雄心与顾虑,如同两条巨蟒,在他心中死死缠绕搏斗。
他沉默了良久,久到一旁的张德海几乎以为皇帝站着睡着了。
终于,萧景贞下意识地看向一旁垂手侍立、仿佛与殿内影子融为一体的大太监张德海:“德海,你说,此策……可行否?”
张德海闻言,腰弯得更低了些:“陛下,奴才只是个阉人,愚钝不堪,哪里懂得这些军国大事,财政经济。奴才只听过一句老话,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此策是良药还是毒药,奴才不知。但奴才听着,这上头写的法子,似乎能让国库有钱,能让边关的将士们能吃饱
第286章 御笔钦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