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304研究所的一号研究大楼里,所长办公室平日紧闭,今日却有不少身影在里面活动。
     其中包括张兰教授和几位四级研究员及**研究员,共有五位同事。
     此刻,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办公桌前的一名成熟男子身上。
     这名男子约莫五十多岁,按当时的标准已属高龄,但他精神矍铄,眼神偶尔流露出的锐利光芒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34;老张,你的提议真是大胆。”
     男子开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屋内众人年纪相仿,共事多年,又不在公开场合,因此彼此间的称呼颇为随意。34;老张”
     自然就是指张兰。
     至于这份大胆提议的内容,正是为了何裕柱这位年轻同志设立一个新科室。
     今天他们齐聚此地,就是为了讨论此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304研究所的所长陈兴业刚从外地学习回来。
     听完陈兴业的话,张兰尚未发言,其他几位高级研究员已先后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何裕柱的名字在研究所内可谓家喻户晓。
     无论是在工业部取得的成绩,还是协助组织剿灭敌特行动的表现,都让这个名字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张兰教授提出由何裕柱这位年轻同志担任新科室科长,主持科研工作的建议依然显得颇为惊人。
     所以,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依旧各执己见。
     陈兴业此次被外派至北方学习交流,一段时间后返回。
     在了解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后,他对何裕柱这名年轻同事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加之张兰竟为此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让陈兴业更加好奇。
     毕竟,他对张兰非常了解,知道她绝非任人唯亲、公私不分之人。
     她不会仅仅因为何裕柱曾跟随她学习成长,就轻易设立新科室。34;老陈,你还没见过柱子这孩子。
     这么说吧,自从我入行以来,这孩子的天赋和品性都是我见过最好的。
     毫不夸张地说,他未来的发展将对国家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张兰既然信任何裕柱,便毫无保留地支持他。
     她发自内心地认可他在机械重工业方面的才华。
     听完这话,陈兴业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与张兰相处多年,他还从未见过她如此高度评价一位后辈。
     想到这里,陈兴业略作思考后点头说道:“老张,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现在真的很想见见这位年轻人。”
     对此,张兰并不感到意外。
     无论事情结果如何,像何裕柱这样出色的人才,必然会引起陈兴业这样的前辈的兴趣。34;柱子他……”
     张兰正打算解释关于何裕柱因家中添丁请假的事情时,门外传来敲门声。34;张兰教授,您在吗?我回来报到了。”
     听到这声音,办公室里的人都有所反应,张兰脸上也露出惊讶之色。
     她当然听出了是何裕柱来了。
     陈兴业在看到众人的反应后,似乎也猜到了什么,于是向张兰点点头:“带他进来吧,我也想见识一下,究竟是怎样的年轻人才能让你如此称赞。”
     很快,张兰来到门口打开门,进来的人正是何裕柱。
     何裕柱到研究所后,首先去向张兰教授汇报休假情况及后续工作安排。
     从同事处得知张兰的位置后,他便前往所长办公室。
     刚进门时,发现屋内有人,以为是在开会准备离开,却被张兰挽留。
     注意到屋内几位熟人,何裕柱以为在开会正要告退,但张兰却请他留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快,他被引至众人面前,其中陈兴业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他身上。
     仔细打量后,陈兴业对他印象深刻,没想到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他外出期间竟取得如此成绩。
     屋内几位高级研究员均已见过何裕柱,彼此寒暄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初次见面的陈兴业身上。
     张兰随即介绍:“柱子,这位是我们研究所所长陈兴业。”
     陈兴业虽刚从北方考察归来,但对何裕柱已有耳闻,对其评价颇高。
     何裕柱礼貌回应,而陈兴业表现得平易近人,表示希望了解他对新开设科室负责科研工作的看法。
     何裕柱稍作思考后表态,尽管缺乏相关经验,但他愿意接受挑战,尽力完成任务。
     陈兴业对此点头认可,认为务实做事才是关键。
     何裕柱有系统的支持,自然无所畏惧。
     陈兴业听完何裕柱的话,内心十分认可。
     这位年轻人沉稳踏实,让人信任。
     陈兴业终于明白张兰为何看好何裕柱。
     然而,仅仅性格适合还不足以胜任新开设的科室。
     科研需要实际能力,数据不会撒谎。
     陈兴业思索片刻,接着问起何裕柱的学历背景。
     何裕柱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陈兴业听后眼神微变,随即询问他是否参加过一次清华与哈工大的交流会。
     何裕柱确认属实,并提到自己参与了交流活动。
     陈兴业听罢,表情变得凝重。
     交流成果远超预期,让他意识到何裕柱的能力不容小觑。
     在机械领域,北方的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得益于来自北方的老牌企业的技术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所所长陈兴业去北方学习时,得知哈工大代表团几年前访问清华时遇到一位少年天才,不仅让哈工大的年轻人和许多精英教授都为之震撼。
     陈兴业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非常惊讶。
     毕竟,北方在机械和重工业方面远超其他地区,即使清华在这方面也稍逊一筹。
     大家都这么认为,而哈工大的代表团更是北方最顶尖的专家团队,他们竟然对一位年轻的后辈赞不绝口?
     由于是在学习期间,陈兴业只了解了部分情况,但他内心已记住了此事,打算回来后找机会见见这位少年天才。34;何裕柱同志,哈工大交流团提到的那个少年是不是你?”
     虽然这是疑问句,但陈兴业心里几乎确信无疑。
     毕竟,这些年哈工大只有那次到清华交流,而且仅限于机械系,不太可能再有这样的巧合。
     何裕柱听后略显意外,没料到陈所长也会知道那次交流会的事情。
     他随即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听完何裕柱的话,不仅陈兴业,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位高级研究员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34;真是个怪物!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连哈工大的人都被何裕柱的表现惊呆了,可见他在机械重工领域的天赋有多么出众。
     办公室一时陷入沉寂……
    喜欢。
  

第196章 很看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