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原版着作。
     可惜这些外国书籍没有中文译本,许多关键内容甚至缺失知识点,显然这是别国对技术封锁的表现。
     然而,这难不倒何裕柱,凭借他的外语能力,即便面对真正的外国人也毫不逊色。
     这一夜平静无波。
     何裕柱一直读到凌晨三点才躺下,如今他的身体已达到宗师级别,对睡眠需求不高,睡几小时便能恢复充沛精力。
     清晨,洗漱完毕的何裕柱神采奕奕地赶往研究所。
     位于304研究所的十四科室刚刚成立,由于房间还未完工,暂时借用二号研究楼的五间办公室办公。
     近四十名研究员暂且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到了科室后,何裕柱立即召集十四科全体成员开会。
     开场简洁明了,成员到齐后,他直接拿出昨晚整理好的笔记本,并将麦克风放置桌上。34;各位同事,我向来不喜欢啰嗦,所以,我们科室接下来的任务我都已经写成文件。
     大家看看这些数据,如果没有异议,我们十四科室的第一个项目就正式启动!”
     话音刚落,文件便分发到每位研究员手中。
     当众人看清文件上的内容时,无不露出震惊之色!
     文件明确指出了十四科室首个研究项目的方向:
     “突破100毫米无缝钢管的技术难关”
     看完文件中有关无缝钢管的内容后,所有人感到十分惊讶。
     当前国内的无缝钢管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仅能达到76毫米的标准。
     然而,这种钢管的生产并非易事,每一项指标的提升都需要大量专业数据的支持。
     这份文件列出的第一个研究项目竟是以100毫米的无缝钢管为目标。
     这一目标令人震惊,因为如果能成功制造出这样的钢管,其意义将极为深远。
     其他暂且不论,仅就应用于**领域而言,国内的**武器,尤其是大炮性能有望提升一个档次
     这对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场的研究人员深知这一目标的难度。
     一时间,室内陷入沉寂。
     他们看向何裕柱时,虽有话想说却未出口。
     尽管他们对十四科室的任务充满期待,但这个起步目标似乎过于大胆。
     何裕柱坦然面对众人的目光,表情并无太多变化。
     他早已预见这样的反应,待众人看完文件后,才开口说道:“大家应该都已经注意到我们首个研究项目的内容了。
     无缝钢管关系到国家重工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国际地位。
     第一代产品直径为76毫米,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
     因此,我将目标设定为100毫米,我们的任务是要实现质的飞跃。”
     何裕柱的话坚定有力,但他清楚,光靠言语无法赢得所有人的认同。
     于是,在说完后,他又拿出一份设计图纸。
     他要求众人围过来仔细查看,由于时间紧迫且图纸至关重要,没有准备副本。
     当大家看到图纸内容时,无不感到震撼。
     这是……无缝钢管的设计图吗?
     不,这是改良版?
     仔细检查后,大家发现何裕柱拿出的图纸都与无缝钢管相关。
     然而,这些图纸上的材料和数据与国内现有的76毫米无缝钢管完全不同。34;这些是什么?”
     看完图纸后,大家心中浮现出疑问。
     难道是何科长提前准备好的无缝钢管图纸?
     何裕柱看到众人犹豫的表情,笑着说:“为了研究无缝钢管,我提前在家阅读了一些专业书籍。
     这些图纸是我个人的一些设想和研究结果,当然还不完善,离科室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众人听完这话,感觉何科长非常谦虚。
     毕竟,大家都很专业,看了何科长的图纸后,都觉得绝非随意画出,上面的数据、生产步骤以及材料似乎真有可能带来新成果。
     也就是说,还没正式开始研究,何科长就已经给大家提供了基本框架。
     这样一来,难度立刻降低了。
     有了框架,研究的方向就明确了,至少能取得一定进展。
     科研的本质就是找到正确路径,虽然很多方向最终可能被证明不可行,但这仍是必要的探索,因为技术的进步就是在未知领域寻找可用的方法。
     当然,即便如此,超过100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也不是轻易就能研究成功的。
     即使国外的技术先进,目前无缝钢管的口径也才刚刚突破100毫米,国内的水平比国外落后不少,难度可想而知。
     在何裕柱展示这些图纸前,大家对这个目标连想都不敢想。
     何裕柱一番讲解和实际行动,让十四科室的三十多位研究员受到激励,原本看似不切实际的目标也让他们产生了干劲。34;何科长,您怎么安排,我们都听您的!”
     “对啊,何科长,这些图纸已经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了,我们会跟着您一起努力。”
     众人相继发言时,都将目光投向了何裕柱。
     感受到大家的支持,何裕柱点点头,他知道目标已经初步达成。
     作为科长,他深知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研究重任,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工程的重工领域,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即便他有先进的理念和视野,也需要自下而上的配合才能实现目标。
     于是,他立即明确了研究方向,重点放在研发超过100毫米的无缝钢管上,主要集中在材料和技术两大方向。
     十四科室随之分为两组,一级研究员负责材料攻关,何裕柱则亲自带领另一组攻克技术难关。
     任务分配后,科室立刻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每位成员都全力以赴,以何裕柱的带头作用为榜样,充满斗志。
    喜欢。
  

第198章 想都不敢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