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家庭为基本生计奔波时,他们已经开始注重饮食品质,鸡蛋乃至牛肉、羊肉已是餐桌常客。
物质上的富裕使得何裕柱对生活待遇并无太多奢求。
他更专注于科研工作,关心的是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研究成果的产出。
这正是他应当专注的方向。
在这个时代,即便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变成资本家赚取巨额财富,相比之下,深耕技术、成为战略型人才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何裕柱在无缝钢管研究上的成就已初见成效,他的名字无疑会引起高层注意。
作为年轻且技术过硬的人才,只要顺利成长,未来待遇定不会差。
并且,在局势变化时,除非他自己犯错,否则外界的不利因素难以影响他。
王卫国和张春明此行还带来了上级的询问,问何裕柱是否愿意前往北方进修深造。
这表明他的表现已引起北方方面的关注。
北方是国内重工业的核心区域,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汇聚了全国顶尖人才,能在那里发展的人都是出类拔萃之辈。
然而,何裕柱并未接受这一提议。
一方面,他的父亲、妹妹、妻子和孩子都在四九城,若迁居北方,全家人难以一同搬迁,而他独自北上又意味着与亲人分居两地,这不是他所愿。
另一方面,虽然北方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丰富的资源以及苏联的技术支持,但这对何裕柱来说吸引力不大。
他相信,凭借自身努力便能取得成绩,无需依赖外部条件。
最终,他决定留在304研究所,沿着既定的研究方向前行。
陈兴业听到了组织的意图,知道柱子留在研究所意味着放弃了去北方的机会。
作为一位有潜力的人才,陈兴业很重视柱子。
于是他说:34;明天我和老张他们开会后,会提升你的级别。
不过你也应该抽空考取更高级别的工程师资格,这样更符合流程。
待遇方面可以先安排好,毕竟你现在已经是十四科的科长了。34;
何裕柱点头同意:“好的,谢谢所长。
我会准备工程师考试的。”虽然他对待遇没特别在意,但提高待遇总是好事。
陈兴业笑道:34;这不是我要谢谢你,而是我要感谢你。
这次无缝钢管项目让四九城其他研究所的老专家们都听说了,下次学术交流时,我可以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34;
无缝钢管项目虽保密,但对于行业内资深专家来说并非秘密。
这些老专家们,哪怕最低也是资深工程师级别,其中还有位退休的二级工程师,因年迈体弱退居二线,但他们依然受到尊重。
这些人不仅为国家奉献了几十年,其积累的经验更是无价之宝。
这次,304研究所凭借十四科室的技术突破,将在各研究所中声名鹊起。
回到实验室,十四科室的成员见到何裕柱后热烈欢迎。
攻克100毫米无缝钢管技术后,整个科室的工作氛围和成果都有了显着提升。
在那之前,尽管在何裕柱的带领下,十四科室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既然设定了目标,即便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大家还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即使最终研究失败,未能攻克100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也不会有人觉得遗憾,但这样会让人心里有所缺失。
随着何裕柱主导的研究成功,十四科室形成了坚定的信念。
这种信念对每个人的科研工作都有所助益。
原本以为何科长是来布置新任务的,尽管刚结束一场艰巨的任务,大家都毫无倦意。
看到众人兴奋的样子,何裕柱微微一笑:34;各位,我们一个月来加班加点,我决定,从今天开始,科室放假三天,希望大家能好好回家陪伴家人,毕竟,总不能让我们十四科室都变成单身汉吧?34;
……
何裕柱的话音刚落,十四科室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
这里都是技术人员,或许在人际关系上不够娴熟,但在技术领域却十分严谨。
这次成功研发100毫米无缝钢管离不开何裕柱的领导,但团队的团结协作同样至关重要。
当初提出要加班加点时,不少研究人员甚至直接向家里交代,几乎天天住在实验室。
所以,何裕柱的话让大家感受到他的亲切,不仅关注成果,还关心员工的生活。
通过这些话语,他在十四科室中的威望也在逐步提升。
何裕柱的一番玩笑话,让因研究工作而略显紧张的大伙渐渐放松了下来。
短短三天假期,对他们而言也算是一种调整。
趁此机会,何裕柱打算回家多陪伴家人。
那支七人守卫队平日里守护他的安全,下班后便在他家附近居住,方便随时待命。
严格来说,以他们的规格,直接住进何裕柱家也不算违规,但何裕柱习惯了独立生活,加之自身拥有宗师级的国术修为,所以他更希望队员们能兼顾自家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提前结束工作后,何裕柱骑车先去了南锣鼓巷卫生所,跟妻子说明今晚回95号院子吃饭,和家人团聚。
上次何大清还提到想多聚聚呢。
随后,他来到菜市场,买了三斤五花肉、一斤草鸡蛋及一些萝卜白菜等蔬菜,又顺便到粮站兑换了一些粮票,全部换成白面。
粮本上的配额并非全是白面,还包括一部分粗粮。
不少普通人家由于粮食不足或经济拮据,对粮本里的白面配额都很珍惜,常通过黑市换取更多粗粮,这样可以多吃几顿,避免挨饿。
然而,何裕柱完全无需如
第202章 改善伙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