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等拜见大王!”
     “免礼,平身。”
     “谢大王!”
     高楷端坐御榻,郑重道:“今岁,我秦国平定都畿、河南两道,接连覆灭徐智远、窦至德、郑博、孟元朗、皇甫懿。”
     “又击退吴国,新增二十八州,诸位功莫大焉。”
     群臣皆道:“仰赖大王运筹帷幄,方能连战连捷,臣等不敢居功。”
     高楷笑道:“古人云,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诸位劳苦功高,我自当封赏。”
     “王寅虎,宣读敕书。”
     “遵令!”
     王寅虎肃然应下,手捧敕书,高声道:“业盛勋贤,材优将相,蕴权谋而制敌,励诚节以匡时。”
     “奉秦王之令,晋升赵喆为右翊卫大将军。”
     赵喆深吸一口气,难掩喜色,连忙下拜道:“谢大王!”
     “起来吧!”高楷笑道,“这右翊卫大将军,独掌一军,位高权重,你可得戒骄戒躁,善始善终。”
     赵喆忙不迭地应下:“谨遵大王教诲!”
     诸将皆是惊叹,赵喆年方二十,便登临大将军之位,不愧“虎子”之誉,叫人羡慕。
     随后,王寅虎高呼:“奉秦王之令,授崔皓为都畿道节度使。”
     崔皓连忙下拜:“谢大王!”
     高楷郑重道:“都畿道刚平定不久,民心未附,尚需抚慰。”
     “你为节度使,须得劝农均赋,宽刑简政,使五州军民安定,尤其是东都洛阳,乃重中之重。”
     崔皓连连点头:“大王谆谆教诲,微臣铭记于心。”
     他暗自欣喜,杨烨、徐晏清都曾镇守一道,现在轮到他,可见大王信重。
     紧接着,王寅虎展开敕书:“奉秦王之令,赐封长卿为中书舍人!”
     封长卿松了口气,下拜道:“谢大王隆恩!”
     前些时日洛阳一行,大王颇为不悦,他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失去圣眷。
     好在,大王明察秋毫,并未迁怒。更封他为中书省首官,可见宠信。
     高楷笑道:“中书舍人草拟制敕,执掌机要,为重中之重。”
     “封长卿,你需谨言慎行,尽职尽责!”
     “遵命!”封长卿连忙应下,暗自发誓,必要克己奉公,成为一代名臣。
     紧随其后,王寅虎朗声宣读,封苏行烈为归德将军,吴伯当为忠武将军,张建兆为宣威将军,郭恪为定远将军,李元崇为昭武郎将。
     李光焰为河南道节度使,方善行为洛州刺史,葛守义为汴州刺史。
     此外,王景略、徐晏清、唐检、许晋等人皆有赏赐。
     “谢大王!”一时间,殿中欢呼雀跃,喜气洋洋。
     高楷面上含笑,抬头望去,白、青、红、紫、金五色气机恍如瀑布天降。
     转瞬间,凝成九重华盖,托举一尊大鼎,载浮载沉。
     咚!鼎身猛然一震,现出都畿、河南二道山川地理、风土人情。
     士子寒窗苦读,农人持镰割麦,工匠打造器具,商贾走街串巷。
     正中心,一根天柱上接九霄,下抵九幽,一道道金气凝成祥云瑞霭。
     他忍不住憧憬:“待登临九五,一统神州,不知是何气象?”
     入夜,高楷下令,于两仪殿赐宴,满朝文武皆至。
     后宫,张氏亦设宴款待内外命妇,其乐融融。
     ……
     时光流逝,转眼已是天佑十六年,元月。
     两仪殿中,中门、门

第653章 优胜劣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