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他虽年仅二十三岁,便已创下“三年灭三国”的惊人霸业,但这份功业背后是巨大的消耗和亟待恢复的民生。
     他感到一种被现实束缚的无力感。
     虽然李从嘉想了很多开源的办法,但是民生根基太过薄弱,南唐和大周三次北伐之战,南汉刘晟宦官祸国,穷奢极欲,只留下一片残破的国家……
     “朕明白了。”
     李从嘉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积蓄实力,整顿内政,乃当前第一要务。然,外部威胁亦不可不防。”
     这时,赵普眼中精光一闪,提出一个敏感议题。
     “主上,内部整合,首在政令畅通。如今洪州之地,齐王(李景达)坐镇已久,抚慰地方虽有功,然长期节度一方,恐非久安之策。臣建议,可召齐王入朝参政,加封太师等荣誉衔,以示尊崇。”
     “其麾下兵马,可委派朝廷将领接管。如此,既可集中权柄,亦可免生后患。”
     这是明显的给予虚职,免去实权之策。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李景达是皇叔,身份特殊,此事需极其谨慎。
     李从嘉沉吟片刻,并未立即答应,而是将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王叔之事,确该如此,洪州乃是居中之地,更连接东南吴越,眼下,亦所思者,尽快招降东南吴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吴越钱氏,偏安十余州,历来奉中原正朔,而今大周灭亡,皇帝新登。其地富庶,水军精良,若不能使之归心,将来北伐,必成肘腋之患。如今赵宋新立,其内部未绝对稳固,正是我招抚吴越的良机。”
     潘佑问道:“主上是想武力征讨?”
     “不。”
     李从嘉摇头,“应先礼后兵。遣一能言善辩、德高望重之使臣,前往杭州,面见吴越王钱俶。陈说利害,许以厚禄尊位,劝其弃宋归唐。”
     “告知他,赵匡胤得位不正,其势难久。而我大唐,方是华夏正溯所在。若钱俶识时务,仍可保其家族富贵,永镇吴越;若冥顽不灵……”
     李从嘉没有说下去,但眼中一闪而过的锐光已说明一切。
     若能不动刀兵,收服吴越,将极大增强自身实力,己方海运通畅,再无后顾之忧。
     朝会至此,战略方向已然清晰。
     内修政理,巩固根基,外交吴越,谋定东南;暂缓北伐,静待时机。
     赵普心中暗赞:“此时主上在辉煌的胜利之后,展现出难能的冷静与战略耐心,是为了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当堂商议之后,决定派遣徐锴为使,出使吴越,招降钱氏。
     而吴越久居江东,虽有地理优势,但是三面之地,都已经被大唐包围,有些难以抵挡,更何况李从嘉如今几乎隔绝了他与大宋的交流。
     正值仲夏,李从嘉秋粮未收,此时此刻他也不打算兴兵作战。正在他思考着如何对付赵匡胤的时候。
     却有一队来自大宋的使者,递送国书,前来求见。
     正当李从嘉诧异之际,更让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辽国耶律皇室,也悄悄派遣使者来到了潭州……
    喜欢。
  

第587章 朝堂纵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