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棱着耳朵听。
“了不得,了不得啊!”
一个戴着方巾的老书生拍着邸报,啧啧有声,“堂堂知州,四品大员,竟因贪墨漕粮款落得个身首异处、家产抄没的下场!陛下这回,真是动了真格!”
他对面一个商贾打扮的中年人抿了口茶,接口道。
“王兄说的是。这邸报上写得明明白白,罪证确凿,陛下御笔朱批,绝无宽贷。我看啊,这不仅仅是杀一个贪官,更是杀给满朝文武看的!瞧瞧,‘凡贪墨逾百两者,罪同此例,绝不姑息。
这条款印得黑纸白字,以后谁还敢伸手?
旁边一桌的几个挑夫似乎刚忙完活计,也被话题吸引。
一个年轻些的挑夫擦着汗,憨厚地问:“那报上真说,抄出来的钱,要用来修水渠?”
一位正看报的账房先生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肯定道:“千真万确!报上说了,除部分充入国库,其余皆用于本地民生,修缮水利、补贴受灾农户的款项。国主圣明啊!这冯怀远喝民血,最终这血还得吐出来,用在百姓身上!”
“这就叫报应!”
邻座一位老者拄着拐杖,声音洪亮,“咱们这位官家,登基以来,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如今又用这报纸昭告天下,看来是真要打造一个朗朗乾坤!”
“以往那些官老爷们官官相护,欺上瞒下,现在好了,有什么事,这《澄心堂报》一登,全天下都知道了,看他们还怎么瞒!”
岳州一处河岸边。
几个老农模样的汉子蹲在屋檐下歇脚,其中一人手里也捏着一份报纸,虽不识字,却指着上面的标题让店家伙计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伙计念了个大概,老农们听得目瞪口呆。
“额滴个娘嘞,贪了那么多钱,够俺们全村吃几辈子了!”一个黑脸老汉咂舌道。
“杀得好!”
另一个较为清瘦的老农愤愤道,“要不是这些蛀虫,俺们去年的田税或许还能再减些,修河堤的款子也不会层层克扣,最后草草了事。陛下这是为咱小民做主了!”
“是啊!”
店铺老板也倚在门口插话。
“如今政令都登报,咱们老百姓也能知道朝廷发生了啥,官府办了啥事,心里亮堂多了。以后再有什么贪官污吏想胡作非为,也得掂量掂量,怕不怕被登上报,让天下人唾骂!”
“陛下此举,一石二鸟。既震慑了百官,使之收敛;又告知了万民,彰显了清明治政之决心。这《澄心堂报》,如今可真成了咱老百姓的‘耳目了。”
老书生抚须点头:“政通人和,方能百业兴旺。长此以往,我新唐中兴有望,中兴有望啊!”
茶馆内外,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
冯怀远案通过《澄心堂报》的传播,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桩个案的处理,它化作了一场深入人心的风暴。
让文武百官,心怀畏惧,让百姓称快,极大地提升了李从嘉的威望,也让他所推行的“政令通达、宣贯天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街头巷尾的议论声中,充满了对当下政治清明的感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月余后,这一份邸报,传入吴越都城杭州。
国君钱弘俶案头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沓大唐邸报和一份劝降文书。
他拿起劝降文书,又看了看邸报,心中犹豫不决……对自己治下十余州,前途感到迷茫。
钱弘俶捻着胡须,心中升起一个想法:“或许,应该向李从嘉投诚……”
喜欢。
第590章 天下皆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