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北高丽的土地上,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有点糟糕。
在华夏进入阴阳之间的情况,像是在反过来的栈道上走差不多,头顶上是透明的,能够清楚的看到上方的情况。
而这里,仔细辨认之下,头顶上确实也是透明的,但是现在却不知道被什么东西覆盖,只在几个不是完全遮住的位置透出一点点光亮来,并且,这里的阴煞之气,比华夏的阴间还浓郁几倍,几乎站着不动,用不上五分钟,脚底就会被附近的阴气侵蚀到麻木。
我回头看了看李翠,韩天志以及段家姐弟,只见四人依旧闭着双眼,站在我身后一动不动。
看来他们还没从幻境中挣脱出来,这幻境也是厉害,能够直接把心中最深的负面情绪无限放大,使人无法自拔。
不过,他们四人有仙家护身,应该不会被影响太久,这也算是历练吧。
这幻境之术,要说熟悉,可以说整个华夏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普通人却是不会往幻境的方向想罢了。
最早精通甚至可以说开创了幻境之术的人,无疑是道家的庄子。他的思想和理论,虽然也是以老子的道法自然为基础,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新。
庄子对于正反两面论证方法的运用,可以说是他的一大特色。这种论证方法使得他的思想更加深入和全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问题。而这种思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所擅长的幻境之术。
幻境之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虚幻的环境或情境,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庄子常常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讲述一些寓言故事或创造一些奇幻的场景,来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
例如,他在《逍遥游》中描绘了大鹏鸟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大鹏鸟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界。同时,他也通过对小鸟的描述,展现了不同生命形态的存在和价值。这种正反两面的描写,不仅让读者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人们思考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庄子的幻境之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技巧,更是他哲学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创造虚幻的情境,他能够突破现实的局限,让人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层次的真理。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启发性,对后世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普通人眼中的庄子环境,只是一种辩证的哲学思想,把自己带入到不同的环境里,体验对方的想法,随后,能够辩证的看实物。实际上,庄子的幻境,乃是用上无上神通,使自己或者他人能够真正经历一次另一个人的人生。
如今的一句网络用语,用在庄子身上最合适,人教人,教不会,事儿教人,一教就会。
而庄子的神通就是,让你能够在一秒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过完另一个人生,如果你真正达到了幡然醒悟的状态,幻境自然消散,你会发觉,只是过了一秒钟而已。
喜欢。
第256章 不能上去(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