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如山,只得拱手:“末将遵令!只是若遇到硬茬,某可忍不住要劈几个小兔崽子!”
众人皆笑,沈庆之忽然正色道:“殿下,刘劭弑父篡位,人心尽失,但麾下仍有宿卫数千,不可轻敌。老臣愿坐镇溧洲,调度粮草,为前线接应 —— 昔年武帝讨卢循,便是靠后方稳固,才得大胜。”
刘骏点头:“有沈老将军在,孤放心,然而此次需多仰仗沈老将军,居中调度不若交予孤吧。”
他望向江面上的战船,风帆如林,甲光映水,忽然想起《左传》“勤王之义”,朗声道。
“今日聚义溧洲,非为一己之私,乃为匡扶社稷,诛杀逆贼!待平定建康,孤必论功行赏,不负诸位将士!”
当日午后,柳元景与沈庆之率五千将士奔赴新亭。
落星山的碎石坡上,沈庆之亲自指挥弓弩手挖掘箭坑,每坑间距三步,坑底埋着铁蒺藜 —— 这是他在辛弃疾的北伐之战中学习到的 “阻敌之法”。
柳元景则让人将粮车首尾相连,在秦淮河畔摆出弧形阵列,车辕上悬挂着在襄阳时缴获的北魏狼头旗,故意示弱。
“沈老将军,你看那处!” 柳元景指着新亭旧址的断墙,“若在此处设一座望楼,可俯瞰整个战场。”
沈庆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见断墙旁有几株老槐,树干粗壮,恰可藏人。
他忽然笑了:“柳将军可知‘田单火牛?某有一计,可让望楼既显又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让人在望楼外搭起伪装的草棚,棚内藏着十名神射手,棚外插着 “宋” 字旗。
“刘劭见旗必疑,若派探子来探,草棚可遮其目;若敌军来攻,撤去草棚,射手便可居高临下射箭。”
柳元景叹服:“沈老将军真是宝刀未老,算无遗策!某此前与北魏交战,只知硬拼,今日才知‘上兵伐谋的真意。”
暮色降临时,副将率领骑兵队如期而至。
他们故意穿着残破的甲胄,拖着断裂的长矛,在新亭外呐喊助威,却在 “遇到” 刘劭的先锋后立刻 “溃败”,丢盔弃甲而逃。
躲在落星山后的沈庆之望着这一幕,对柳元景道:“刘劭的先锋主将是萧斌,此人好大喜功,见我军‘溃败,定会请战强攻。”
果不其然,当晚便有斥候来报:萧斌已向刘劭请命,明日清晨率三千宿卫攻新亭。
柳元景立刻召集诸将议事,沈庆之建议:“明日交战,先让粮车阵抵挡,待敌军疲惫,伏兵从落星山杀出,佯败的骑兵从侧翼包抄 —— 此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阵法,可保万无一失。”
副将摩拳擦掌:“明日某定要斩了萧斌,让他知道咱们骑兵的厉害!”
沈庆之却摇头:“萧斌虽勇,却非主将,斩之无益。某要留着他,让他回去告诉刘劭 —— 新亭易守难攻,逼他亲征。”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锐光,“刘劭多疑,若亲征,必会带走建康精锐,届时溧洲的殿下便可乘虚而入。”
夜深了,新亭的营垒里灯火通明。
沈庆之独自站在望楼,望着建康方向的夜空,忽然想起去年在盱眙在大同在济南见到的孩童,他们举着麦穗稻穗的模样,与此刻营中将士的笑脸渐渐重叠。
喜欢。
第313章 义旗聚溧洲,元景筑新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