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0章 行宫定策以治国,沿袭新政谋中兴[2/2页]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久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将麻布账本放在案上,甲叶碰撞声格外清晰。
     他抬手比划着,声音洪亮而又不显霸道。
     “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薄赋轻徭、鼓励农桑!昔年汉文帝继位后,因天下初定,便除田租税之半,三十而税一,又弛山泽之禁,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历两朝,终成文景之治。”
     “如今我大宋历经元嘉北伐、魏骑南侵,虽现在国家基本一统,但百姓早已困苦不堪 —— 去年在北地,老臣见有流民靠啃树皮度日,孩子饿得连哭都没力气。只有让他们安心种田,有粮可食、有衣可穿,国力才能算是真正恢复!”
     他顿了顿,伸手拿起案角的稻穗,稻穗上的谷粒从指缝间滚落,落在舆图上的 “建康” 二字旁。
     “昔日,辛元帅在芍陂推广这新种,亩产比旧种要多至少一石,若能将此稻推广至江南,再让冶山铁坊多铸犁铧,不出三年,建康周边定能重现‘稻海千重之景。”
     刘义恭闻言,连忙展开手中的竹简,指尖划过上面的字迹:“沈公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还建议,继续推行辛元帅的治国之策 —— 冶山铁坊现每日能铸犁铧百副,可分发给建康周边的流民;芍陂的稻谷、麦粟等新种已培育出耐寒品种,即便遇到晚霜也能收获。”
     “臣还查到,辛元帅曾在盱眙设‘农师,专门教百姓引水灌田,此法若推广开来,便能解江南水旱之患。”
     他抬头看向刘骏,眼神恳切:“陛下,昔年战国时,李冰修都江堰,蜀地才成‘天府之国;如今我们有新种、有农具、有良法,只要悉心推行,何愁百姓不富、国家不强?”
     刘骏闻言,点头赞许。
     一旁的柳元景上前一步,甲叶上的晨露滴落在青砖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攥紧刀柄,声音铿锵:“臣以为,光有农桑还不够,还当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百姓之所以困苦,除了战乱,更因地方污吏层层盘剥 —— 去年臣在寿春公干之时,见有贪官将赈灾粮倒卖,每石粟米竟掺半石沙土!”
     “昔年诸葛亮治蜀,虽用严刑峻法,却因法令分明、赏罚公正,终得吏治清明,百姓拥戴。如今建康城内,刘劭及其余党为巩固其地位与地方贪官勾结,如若不将这些蛀虫连根拔除,即便推行新政,好处也落不到百姓头上!”
     他转头看向董元嗣,两人目光交汇 —— 去年在北地,他们曾联手查处过一名克扣军粮的校尉,深知贪官之害。
     董元嗣虽不善言辞,却也被柳元景的话勾起了心事,他上前半步,手指紧张地搓着衣角,显然还不太适应朝会,声音质朴中略有些紧张。
     “陛下,某。。。某还有一请。当加强军备,以防柔然等宵小趁机入侵!某在北地巡查时,见柔然游骑常在云中边境徘徊,去年更南下劫掠牧民,当时幸得飞虎军相护,追击游骑五百里才将之斩杀殆尽。”
     “永嘉之乱时,正是因西晋内乱,匈奴、羯胡等族才趁机南下,致使中原百姓遭难。如今我大宋虽要平叛,却不能忘了边事 —— 若我们不能速胜、内乱不止,柔然、高车之流必趁机南下,到时候百姓又要遭战火之苦!”
    喜欢。
  

第320章 行宫定策以治国,沿袭新政谋中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