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的士卒们听到李林的话语,纷纷点头,催马继续前行。
而辛弃疾则骑着马,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起义军大营的方向疾驰。
沿途的景物飞速后退,还是绍兴年间的模样 —— 田埂上的农夫穿着打补丁的短褂,远远看到他的皮甲,都慌忙躲进屋里,显然是怕了金兵的劫掠。
辛弃疾的心越来越发沉重。
他知道,此刻的北方,山东河北之地,大多在金人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耿京的起义军是这里唯一的希望,若耿京死了,这希望就会彻底消失了。
辛弃疾来不及看那一幅幅百姓疾苦的画面,脑海中浮现了一幕幕他参加起义军的过往经历。
此时天空渐渐昏暗下来,远处的点点灯火忽明忽暗地映着辛弃疾手中那枚磨得发亮的铜制兵符 —— 这是临走的时候,耿京亲手交给他的,让他呈给大宋朝廷。
却没成想,自己返回的匆忙,没有把这铜制兵符交给李林他们。
铜制兵符上面 “天平节度使” 的刻痕虽已模糊,却仍能摸到耿京当年起兵之时的温度。
他一边赶路,一边用指尖反复摩挲着兵符边缘,忽然想起金主完颜亮刚死那会儿,中原大地上燃起了多处抗金烽火,想起第一次见到耿京的模样,那些尘封的记忆,像潮水般漫了上来。
那时的他刚满二十出头,带着与自己的几十名乡勇,从济南老家一路南下,想找一支真正想要抗金的起义军。
走到泰安城外的山神庙时,远远就听见里面传来震天的呐喊声 —— 那是耿京正在此地召集士卒。
他拨开围着的人群挤进去,就见庙中央站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满脸虬髯,穿着件打了好几块补丁的粗布战袍,腰间悬着柄生锈的环首刀,正踩着供桌喊话。
“金人杀我父母兄弟、毁我家园,咱们山东的汉人绝对不能屈服,誓死也要拼出条血路来!各位英雄好汉,耿某虽不才,但是我会做到与大家同吃同睡,共同上阵杀敌,愿意随我耿京抗金的,站出来!”
周围的士卒们轰然应诺,举起的兵器参差不齐,有锄头、有菜刀,还有些是从金人手里缴获的断矛。
武器虽不光鲜亮丽,他们却个个眼神发亮。
辛弃疾站在人群里,忽然觉得心头一热 —— 意识到这就是他要找的队伍,没有官府的推诿,只有热血男儿们的血性。
他疾走两步,挤到供桌前,对着耿京拱手:“在下辛弃疾,济南人氏,愿随耿元帅抗金,杀尽胡虏!”
耿京低头打量他,见这年轻人穿着青布长衫,虽面带风尘,眼神却格外锐利。
耿京心中称奇,接着便跳下供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 那手掌粗糙得像一节老树皮,那是常年握刀、种地磨炼而成的,其上的力道大得让辛弃疾这个猛人身形也晃了一下。
“好小子!有股子力气!看来练过武呀!” 耿京的声音像洪钟,“而且我看你穿着,不像庄稼人,也曾读过书吧?”
“略读些兵书战策,懂些舆图。”
第330章 山神庙初见耿京,为义军计欲归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