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原本落寞的没有皇子的嫔妃们眼中顿时泛起了泪光,纷纷跪地谢恩。而朝堂上的大臣们,见永瑚考虑如此周全,也都心悦诚服,再次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永瑚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稍感欣慰。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在“璟元”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坚信,只要秉持着仁孝之心,以民为本,定能带领大清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永瑚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一国之君。然而,他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而是深知孝道的重要性。
因此,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精心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亲自前往太后佟佳氏的宫殿,以最恭敬的姿态扶着太后,一同前往慈宁宫。
这一天,宫廷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永瑚身着华丽的龙袍,面带微笑,显得格外庄重。他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太后,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坚定。
太后佟佳氏则身披锦绣华服,头戴凤冠,仪态端庄地走在永瑚身旁。她的脸上洋溢着欣慰和喜悦,对永瑚的孝顺之举感到十分满意。
一路上,宫廷侍卫们列队两旁,宫女们手持花篮,向太后和永瑚撒下花瓣,以示祝福。众人纷纷跪地叩拜,高呼万岁,场面异常壮观。
当永瑚和太后来到慈宁宫前时,宫门口早已站满了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他们见到永瑚和太后的到来,纷纷行礼,恭贺太后乔迁之喜。
永瑚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地走到慈宁宫的大门前。他伸出双手,轻轻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宫门,仿佛推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门开了,一道明亮的光线射了进来,照亮了宫殿内的每一个角落。太后站在门口,静静地凝视着这座她即将踏入的宫殿。
永瑚微笑着,向太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太后深吸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迈出脚步,走进了慈宁宫。
当太后的脚踩在慈宁宫的地面上时,她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这座宫殿见证了太多的故事和历史,而她也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
太后缓缓地环顾四周,目光停留在宫殿内的每一件物品上。那些精美的摆设、华丽的装饰,都让她感到无比的熟悉和亲切。
就在这时,一群前来请安的嫔妃们纷纷跪地行礼,齐声说道:“参见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福寿安康。”
太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她的目光温柔地落在面前的众人身上,尤其是那几个年轻的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感动的泪花。
太后感慨地说道:“哀家进宫已经四十多个年头了,这一路走来,可谓是历经风雨、饱尝艰辛。然而,如今能够在这慈宁宫中安享晚年,实在是多亏了我那孝顺的儿子啊!”
话毕,太后缓缓起身,步履稳健地朝着宫殿中央的宝座走去。她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优雅、庄重,仿佛这座宫殿的主人一般。当她终于走到宝座前时,太后慢慢地坐了下来,她的身姿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威严,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太后稳稳地坐在凤椅之上,她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地扫视着殿内的每一个人。众人皆低着头,不敢与太后对视,生怕自己的一个不小心就会触怒太后。
当太后的目光最终落在皇帝永瑚身上时,她的眼神略微柔和了一些。然而,永瑚的面色却始终沉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波动。太后心中暗自叹息,她自然明白永瑚的心思。作为一国之君,永瑚最忌讳的便是后宫干政。而他的性格,也与他的皇阿玛如出一辙,刚毅而无情。
太后缓缓地叹了口气,那声音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然而,这声叹息却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感慨。尽管她对永瑚的心思了如指掌,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皇帝啊,你既然已经册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为皇后,那么从即日起,后宫的大权哀家便会彻底地交到皇后手中。至于皇后是否能够坐稳后位,执掌后宫,那就要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永瑚静静地站在太后面前,微微欠身,以示对太后的尊敬。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儿臣谨遵母后教诲,皇后贤良淑德,想必定能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太后听了永瑚的话后,微微颔首,表示对他的回答略有满意之意。她接着缓缓说道:“皇后西林觉罗氏,乃是你当年亲自选定的嫡福晋。想当年,你皇阿玛对此事可是颇有微词啊,他曾不止一次地念叨,这西林觉罗氏究竟是否真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皇后这一尊贵之位呢?”太后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然而,永瑚并未因此而动摇,他只是微微低头,面色依旧平静如水。他用沉稳的声音回应道:“儿臣之所以选择她,正是看中了她的品性与才能。儿臣坚信,她定能以其贤良淑德,母仪天下。”
太后见状,不禁挑起了眉毛,凝视着自己的儿子。她深知,如今永瑚已贵为皇帝,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之事,都应由他自行定夺。作为母亲,自己实在不便过多干涉。于是,太后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喜欢。
第1章 太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