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样子割稻、打谷,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觉得格外踏实。阿竹提着一个小竹篮,在稻田里捡拾掉落的稻穗,还时不时跑到瑾潼身边,递上一块自己做的桂花糕。
收割完稻子后,百姓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他们将新收的粮食晒干存进粮仓,将棉花弹松做成棉衣,还腌制了许多腊肉和咸菜。老夫人领着妇人们缝补衣物,她特意给巴图做了一件厚棉袄,上面绣着桃花和狼图腾,说等明年春天送给巴图,让他在漠北也能感受到贺兰山的温暖。
十一月初,第一场冬雪落下。贺兰山被白雪覆盖,像是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学堂里放了寒假,阿竹却每天都去桃林旁的竹屋看书。他把《山河兵法》翻了一遍又一遍,还在竹屋的墙上画了一幅贺兰山的地图,上面标注着每一处山坡、每一条溪流,还有桃林的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瑾潼偶尔会去竹屋看阿竹,每次去都会带一块桂花糕。她坐在竹屋的窗边,看着阿竹认真看书的样子,总会想起镇北将军——当年将军也是这样,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看书、研究兵法。有一次,阿竹忽然问瑾潼:“姐姐,镇北将军当年是不是很勇敢?”瑾潼点头,轻声说:“他是个英雄,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付出了很多。”阿竹握紧拳头,眼神坚定地说:“我以后也要像镇北将军一样,守护贺兰山,守护这里的百姓。”
十二月二十三那天,是北方的小年。百姓们在营地门口挂起了红灯笼,还杀了一头猪,准备和士兵们一起过年。老夫人领着妇人们包饺子,有的包着铜钱,有的包着红枣,说吃到铜钱的人来年财运好,吃到红枣的人来年日子甜。二王子则让人在桃林旁搭了一个戏台,请了附近镇上的戏班子来唱戏。
除夕夜,贺兰山脚下一片热闹。百姓们和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吃着饺子、看着戏,脸上满是笑容。瑾潼和二王子并肩站在火堆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阿竹跑过来,手里拿着两个刚煮好的饺子,递给瑾潼和二王子:“姐姐,二王子,你们快吃,这两个里面都有铜钱!”瑾潼和二王子接过饺子,咬下去时果然吃到了铜钱,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默契。
大年初一那天,瑾潼和二王子领着百姓们去给老夫人拜年。老夫人穿着一身新做的红棉袄,手里拿着一个红包,递给阿竹:“好孩子,祝你来年学业进步,身体健康。”阿竹接过红包,笑着说:“谢谢老夫人,我也祝老夫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随后,他们又去了镇北将军的衣冠冢前,瑾潼将一块桃花酥放在坟前,轻声说:“将军,我们现在过得很好,贺兰山很安稳,百姓们也很幸福,你放心吧。”
春天很快又到了。三月初,贺兰山脚下的桃林再次冒出了嫩芽,比去年更加旺盛。阿竹每天都去桃林浇水,看着嫩芽一天天长大,脸上满是期待。老夫人则开始准备迎接巴图,她将去年做的厚棉袄拿出来,又缝补了几处,还在棉袄的领口绣了一朵小小的桃花。
三月初三那天,巴图如约而来。这次他带来了更多的匈奴百姓,还有漠北的新收的草药和良马。当他看到老夫人递过来的厚棉袄时,眼眶立刻红了:“谢谢您,老夫人,这棉袄比漠北的羊毛袍还暖和。”老夫人笑着说:“只要你不嫌弃就好,以后每年冬天,我都给你做一件。”
巴图这次在贺兰山留了半个月。期间,他跟着瑾潼和二王子去了学堂,看到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很是感慨:“以后漠北也要建学堂,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读书写字,了解中原的文化。”他还跟着老夫人和草药老者们去山里采草药,学习中原的草药知识,说要把这些知识带回漠北,让更多的匈奴百姓受益。
离开前,巴图拉着瑾潼和二王子的手,郑重地说:“以后匈奴和中原就是一家人,若是有人敢破坏这份和平,我巴图第一个不答应!”瑾潼和二王子点头,他们知道,这份和平来之不易,需要他们一起守护。
喜欢。
第623章 桃花(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