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1章 清风(十)[2/2页]

江花玉面 江易南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们配备,另一方面也能卖给西域的城邦,又多了一条销路。
     开春后,书院来了位新先生,是沈先生从江南请来的,擅长造船和水利。新先生一来,就盯上了贺兰河,说这条河直通黄河,若是能造些商船,顺着河把贺兰的棉布、瓷器运到江南,比走陆路快得多,还能省不少运费。二王子听了很是赞同,当即安排工匠跟着新先生学造船,还在贺兰河边建了个造船厂。
     造船厂开工那天,好多百姓都去看热闹。工匠们从没造过能走大河的船,新先生就手把手教,从选木料到钉船板,每一步都耐心讲解。阿竹还特意烧了一批防水的瓷罐,说要装在船上,让商船能顺便运些瓷器去江南。瑾潼也常去造船厂,有时帮工匠们送些茶水,有时和新先生讨论航线,心里满是期待——等商船造好,贺兰的货物就能更快地运到江南,日子肯定会更红火。
     三个月后,第一艘商船造好了。船身宽大,能装下两百多箱货物,船帆上还画着贺兰的棉田纹样,格外醒目。商船下水那天,全城百姓都来送行,二王子亲自把一面写着“贺兰商运”的旗帜插在船上,对船长说:“一路小心,把贺兰的好东西带到江南,也把江南的新鲜事带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船出发后,瑾潼每天都去河边等消息。第十天傍晚,终于有人来报,说商船快到了,还跟着三艘江南的商船。瑾潼和二王子赶紧去城门口迎接,只见贺兰的商船走在前面,后面的江南商船上装满了茶叶、丝绸和瓷器颜料。江南商人跳上岸,握着二王子的手笑着说:“贺兰的棉布和瓷器真是名不虚传,我们这次来,不仅是想进货,还想和贺兰合作,在江南开个贺兰商品的铺子!”
     接下来的日子,贺兰和江南的贸易越来越频繁。江南的茶叶在贺兰很受欢迎,西域商人买棉布时,总会顺带买些茶叶回去;贺兰的瓷器用江南的颜料绘制后,纹样更鲜艳,卖价也高了不少。阿竹还和江南的瓷匠合作,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瓷器,又轻又坚固,深受商户们喜爱。
     这天,瑾潼正在助贫会整理衣物,忽然看到张婆婆领着几个孩子来了。孩子们手里拿着作业本,脸上满是骄傲地说:“瑾潼姐姐,我们这次考试都考了第一名!沈先生还夸我们呢!”张婆婆笑着补充道:“多亏了书院,孩子们现在不仅能读书,还能学算术、学农桑,以后肯定有出息。前几天还有个江南来的先生,说要教孩子们学画画,孩子们高兴得睡不着觉!”
     瑾潼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里满是欣慰。她忽然想起刚到贺兰时的模样,那时战火刚停,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书院也只有几间破旧的屋子。而现在,贺兰有了繁荣的市集、丰收的农田、热闹的书院,还有来自中原、江南、西域的朋友,每个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努力。
     傍晚时分,瑾潼和二王子并肩走在贺兰山上。夕阳西下,把贺兰山染成了金色,远处的棉田一片翠绿,瓷器坊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书院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二王子握住瑾潼的手,轻声说:“你看,我们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
     瑾潼点头,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这只是开始,以后贺兰会越来越好。我们还要开更多的书院,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要种更多的粮食,让百姓们再也不用饿肚子;还要和更多地方做朋友,让贺兰的名字传遍四方。”
     风轻轻吹过,带着棉田的清香和瓷器的温润。这风,见证了贺兰的蜕变,也将带着贺兰的希望,吹向更远的地方,吹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喜欢。
  

第641章 清风(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