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3章 清风(十二)[2/2页]

江花玉面 江易南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漏。西域商人见了大喜,当即订了五十个,还说要介绍其他商队来买。阿竹摸着罐子上的缠枝纹,笑着对瑾潼说:“没想到这工艺还能派上这用场,以后我们还能做装香料、装蜜糖的罐子,定能受欢迎。”
     转眼到了初夏,贺兰的玻璃作坊传来好消息——安息匠人教会了贺兰工匠制作“玻璃镜”。以往贺兰人照镜子只能用铜镜,模糊不清,而这玻璃镜晶莹剔透,能清晰照出人的模样。第一批玻璃镜做好那天,商馆里的伙计们都围过来看新鲜,有个伙计照着镜子,忍不住笑道:“原来我脸上的痣这么小,以前用铜镜看,还以为有铜钱那么大呢!”
     瑾潼看着热闹的场面,忽然想到了书院的女先生。女先生是江南人,平日里总爱对着铜镜梳理发髻,若是有了玻璃镜,定是欢喜。她当即让工匠包了两面小镜子,送到书院。女先生接过镜子,对着照了照,眼眶微微发红:“多谢瑾潼姑娘,这镜子比江南的铜镜还要清楚,以后梳理发髻就方便多了。”说着她拉过身边的女学生:“你们看,这镜子能照出你们发间的花钿,以后绣花时,也能照着镜子练习描眉了。”
     没过几日,玻璃镜就成了贺兰的“新宠”。江南商人来进货时,一次就订了两百面,说要运回江南卖给达官贵人;助贫会的张婆婆也来买了几面小镜子,分给学会刺绣的姑娘们:“你们绣的花鞋、荷包,以后照着镜子就能看出针脚齐不齐,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日傍晚,瑾潼接到消息,之前派去安息传授技艺的瓷匠和织工,又带着安息的使者回来了。她连忙赶到城门口,只见使者队伍里除了熟悉的安息商人,还有几个穿着异域服饰的人。为首的安息使者笑着介绍:“瑾潼姑娘,这几位是罗马帝国的商人,他们听说贺兰的瓷器和棉布天下闻名,特意跟着我们来看看,想和贺兰建立贸易。”
     罗马商人上前一步,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说道:“我们从安息人那里见过贺兰的青瓷,比罗马的陶器精美百倍;还有那混纺棉布,比埃及的亚麻布还要柔软。我们想用罗马的银币、大理石,换你们的瓷器和棉布。”瑾潼大喜,连忙将他们请进万国商馆,让人端上贺兰的新茶——这是李默用江南茶种和贺兰的山泉水培育出的“贺兰云雾茶”,茶汤清澈,入口甘甜。
     罗马商人喝了茶,赞不绝口:“这茶比安息的葡萄酒还要清爽!我们罗马人喜欢喝茶,若是能把这茶也运到罗马,定能卖个好价钱。”瑾潼笑着点头:“若是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定个三方贸易——贺兰的茶、瓷器、棉布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转运到罗马;罗马的银币、大理石运到安息,再由安息送到贺兰。这样大家都能得利。”三方一拍即合,当场签订了贸易协议。
    喜欢。
  

第643章 清风(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