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定下极低的官俸,除了少数家底丰厚的官员,多数低级官员过得捉襟见肘:七品县令年俸仅四十五石米,折算成现银寥寥无几,连养家糊口都难,更别还有官场往来的陋习。
反观大夏,只要是在编官吏,哪怕是最基层的小吏,也能凭俸禄和福利过上安稳的小康生活。
不过,福利优渥的同时,管束也极为严苛,政绩考核、贪腐惩处皆有铁律,正是“既让马儿跑,也给马儿吃夜宵”,权责与待遇对等。
苏明哲默算了一番,心中权衡利弊:三十余万官吏虽看似紧张,但大王考量的是财政可持续性,且福利与管束并重,能避免官吏因生计窘迫而滋生贪腐。
他随即点头应道:“臣明白了,那就按大王的意思来办”。
大夏如今的官吏体系仍有不少空缺,毕竟刚收复南方诸省,地方治理急需人手,而合格官吏的培养又非一日之功。
按苏明哲最初的设想,要支撑起大夏的行政运转,起码需要五十万官吏——这并非他夸大其词,只因大夏与大明的官吏体系,早已是云泥之别。
大明表面上只有几万在编官员,看似精简,实则藏着巨大的隐患:每个官员背后,都养着数量庞大的幕僚、帮闲、白役,这些人虽非朝廷在编,却把持着地方政务的实际运作,总数加起来足有上百万。
朝廷不给这些人发俸禄,可他们依托官员的权势,借着“惯例”“规矩”之名,肆意盘剥百姓:征收赋税时多加“火耗”,审理案件时索要“常例钱”,管理市集时收取“管理费”,层层压榨之下,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皇帝知晓其中弊病,也因牵扯太多利益纠葛,根本无力根治,只能任由这颗毒瘤侵蚀王朝根基。
大夏则彻底打破了这一沉疴,官员身边没有私人幕僚,也无闲散帮闲,仅有少量由朝廷统一配备的文书、车马等公职人员,所有行政开支皆由国库统一拨付,人员权责清晰,经费使用透明。
如此一来,既避免了“编外人员”借权牟利,又大大缩减了行政成本,让有限的官吏编制能真正用在实处,高效服务于政务运转。
就在苏明哲应下官吏编制之事时,雷虎也已将手中的军队部署计划书细细看完。
他合上文书,语气干脆:“大王,臣仔细看过了,这份计划周全妥当,臣完全赞同,回去之后,臣立刻召集军部属官,把计划传达下去,按步骤落实”。
秦思源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很好,军队改革和官吏编制这两件大事,既然你们都无异议,那就这么定下了。后续无需再议,你们按部就班执行便可”。
“臣等遵命!”,苏明哲与雷虎一同起身,对着秦思源郑重行礼,沉声应道。
秦思源抬手摆了摆,示意二人落座,随即补充道:“还有最后一件事要跟你们说,待本王登基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给你们提升爵位”。
“但本王已决定,此次封赏,每人只晋一级,至于更高的爵位和赏赐,要等咱们平定中原、一统天下之后,再另行核定颁授”。
喜欢。
第1139章 改组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