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调整。
现在英吉利在欧洲根本抽不出身来,而和华夏的贸易却越来越频繁。
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医药用品开始通过沿海的各个码头登船,然后运往欧洲,华夏的出口量根本不是东瀛能媲美的。
看来之前扣住的那几艘华夏订购的军舰可以交付了,作为一个亚洲通,他深知如果继续和华夏保持一种紧张的关系,那就意味英吉利可能会陷入另一个泥潭。
可惜的是,现在东瀛和华夏处于战争状态,东瀛驻华夏大使已经回国了,看来要发个电报给驻东瀛大使,询问一下那边的消息了。
如果东瀛那边的主流媒体还是一点都不反驳,那就说明这个情况是真的,而且东北的局势目前对东瀛来说不太有利。
至于高卢国大使,他们则是担心东瀛把他们拖下水。
前几次都是这样,那个该死的国家一声招呼都不打,忽然就打了起来。
每次想推脱责任还被华夏那边把证据摔到脸上,还说管不住手下,手下要是没有上层的放纵,他们敢这么放肆吗?真以为欧洲人都是傻子吗?
高卢大使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国内后,则是去找英吉利大使聊天去了,这个事情太重大了,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日耳曼大使则是异常兴奋,随着战争氛围的浓烈,他们与东瀛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东瀛就像一条鬣狗盯着你的下三路一样盯着青岛,日耳曼的远东舰队主力已经驶出青岛,他们可不会被困在海港里挨打。
这些日耳曼人脑子里一根筋,如果沉没,他们也要沉没在大洋里。
但是就目前的共同敌人东瀛来说,东瀛吃亏,日耳曼就高兴。
随着东瀛战败的消息传回日耳曼国内,上头的威廉皇帝继续加大了对华夏的出口。
一船船工业原料从沪海和南海出发,运送到日耳曼,然后再从日耳曼运回一船船工业设备。
战争到来前,以物易物居然成为了最流行的交换方式。
从华夏各大港口运出的矿石、生丝、茶叶和医药品等大量物资运送到欧洲,然后将工业设备和欧洲拉回。
一台台工业设备虽然有不少都是二手的,但是对于目前紧缺工业设备的华夏来说已经很好了。
大量工厂开始在华夏大地上拔地而起,工业设备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矿场、纺织车间的生产效率都实现了攀升,大量建筑材料的涌入推动华夏开始进行第一轮的大基建工作。
当然了,运输都是租的欧洲的货轮,现在华夏的货轮也就是负责一下内河航运,毕竟东瀛海军还在家门口堵着呢。
虽然说潜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办法扭转战局。
奔赴欧洲准备接收第二批军舰的海军官兵已经启程,两艘万吨级的战舰率领的由五艘大型战舰组成的编队将在三个月后尝试突破东瀛海上封锁,回到国内。
喜欢。
第308章 震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