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块更耐高温。他满意地点头:“不错。除了造炮,还要多造些农具,分给当地的百姓。咱们在南洋不仅要驻军,还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样才能真正守住这片土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应星恍然大悟:“大人说得是!小人这就让人准备铸造农具的模具,犁、锄、镰都要造,保证让百姓们有趁手的工具种地。”
这时,汉斯匆匆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张战船的设计图,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大人,您看!这是我改进的战船设计图,船身比‘镇远号宽两丈,能多装五门火炮,而且船底用的是双层柚木,就算被炮弹击中,也不容易沉没!”
萧如薰接过设计图,仔细看了起来。图纸上的战船线条流畅,炮位布局合理,尤其是船尾的螺旋桨设计,比传统的船桨更省力,速度也更快。他抬头看向汉斯,眼里带着几分赞赏:“很好!就按这个设计图造,先造三艘试试水。要是效果好,就在巴达维亚建一座新的造船厂,专门造这种改进型的战船。”
汉斯激动得连连点头,蓝眼睛里满是感激:“多谢大人信任!小人一定尽快把战船造出来,让大明的舰队在南洋所向披靡!”
萧如薰拍了拍汉斯的肩膀:“好好干。在大明,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得到重用,不会像在东印度公司那样,只能当个被压榨的工匠。”
汉斯用力点头,转身又投入到战船设计图的修改中。萧如薰望着宋应星和汉斯忙碌的身影,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在大明本土,像宋应星这样的工匠,往往被士大夫轻视;像汉斯这样的外国人,更是难以得到重用。但在南洋,他们的才华却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或许就是南洋的魅力所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等级束缚,只要能为这片土地出力,就能得到尊重和认可。
夜幕降临,巴达维亚港的灯火渐渐亮起。萧如薰站在城堡的了望塔上,望着远处海面上的明军战船,每艘船上都挂着盏红灯笼,像一颗颗镶嵌在黑丝绒上的红宝石。他想起白天京城差官说的话,心里清楚,魏忠贤绝不会善罢甘休,京城的暗流迟早会蔓延到南洋。但他并不害怕——他手里有五万精锐的明军,有能工巧匠打造的战船和火炮,有南洋百姓的支持,更有一颗守护大明海疆的决心。
“大人,陈将军来了,说有要事向您禀报。”赵忠的声音从了望塔下传来。
萧如薰转身下楼,只见陈麟手里拿着份密报,脸色凝重地站在城堡的大门旁。“大人,马六甲传来消息,荷兰人从欧洲调来了三十艘战船,已经到了印度的果阿,估计下个月就会来南洋报复。而且……”陈麟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京城也传来消息,魏忠贤已经说服天启帝,要派兵部尚书孙承宗来南洋‘巡查,说是巡查,其实是想趁机夺您的兵权。”
萧如薰接过密报,指尖在“荷兰战船”和“孙承宗”这两个关键词上反复摩挲。荷兰人的反扑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孙承宗的到来,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孙承宗是大明的名将,精通兵法,若是他真的来南洋夺兵权,怕是会给南洋的局势带来变数。
“看来,咱们的时间不多了。”萧如薰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格外坚定,“陈麟,你立刻加强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的防御,多派探子去果阿,密切关注荷兰人的动向;宋应星那边,让他加快战船和火炮的建造速度,咱们必须在荷兰人到来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陈麟挺直腰板:“末将这就去安排!就算荷兰人来了三十艘战船,末将也能把他们全部击沉在南洋的海里!”
萧如薰点头,又看向城堡外的灯火:“至于孙承宗……我倒要看看,他是来巡查的,还是来夺兵权的。若是他识时务,咱们可以合作,一起守护南洋的海疆;若是他非要跟魏忠贤一条路走到黑,那我萧如薰,也不是好欺负的。”
夜风带着海水的咸腥味吹过城堡,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呐喊。萧如薰望着这片被他征服的土地,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他在南洋最艰难的时刻——前有荷兰人的大军压境,后有京城的暗流涌动,但他绝不会退缩。因为他知道,他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海疆,更是大明的未来,是无数百姓的希望。
第二天一早,巴达维亚港再次恢复了生机。工匠们在造船厂忙碌,士兵们在城外操练,华商们在商铺里摆放货物,马来族的百姓在田间耕种——每个人都在为守护这片土地努力,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萧如薰站在“镇远号”的甲板上,望着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嘴角露出一抹坚定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南洋的风浪再大,京城的暗流再汹涌,他都会带着大家,一起闯过去。
喜欢。
京城暗流南洋根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