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举荐一人,此人乃是刘表安排在江陵的守将,随着荆州降魏,他主动辞仕,为躲避战乱一直在江陵城外居住,此人名唤霍峻,虽然年仅23岁,但是勇武异常,熟读兵法。”庞统也是知恩图报,当即为徐靖举荐人才。(霍峻(178—217年),字仲邈,东汉末年蜀汉名将,以数百兵力坚守葭萌关一年并击退万敌的传奇战绩闻名。霍峻为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其兄霍笃曾聚乡里部曲数百人,霍峻继任后成为荆州地方武装领袖,?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后,霍峻拒绝归附曹操,率部曲投奔刘备,被任命为中郎将?)
“哦?一会朕亲自去城外邀请此人,若是有才能,朕必然重用!”徐靖也是心头一惊,好像听说过,但是记性不好,不是很熟,但是庞统推荐的人才,那能有错吗?
“这,何须陛下亲往?”庞统听到徐靖要亲自前往,也是非常震惊,这么看得起自己推荐的人才,那不就是看的起自己吗!但是庞统哪能让徐靖亲自去啊,急忙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道:“陛下乃九五之尊,万金之躯,城外乡野之地,道路崎岖且多有未知风险,怎可轻易涉足?霍峻虽有才干,终究是辞官隐居之人,臣只需持陛下手谕前往征召,他若识时务,自会即刻随臣入朝面圣。陛下亲往,一来过于折损天子威仪,二来恐让世人觉得陛下对一介隐士过于迁就,反倒让霍峻承受不起这份隆恩啊!”
徐靖闻言,却是摆了摆手,脸上露出几分不以为然的笑意,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望向殿外远方,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士元此言差矣。昔日汉高祖刘邦为求韩信,曾筑坛拜将,不拘一格用人才,方才有后来的大汉天下。如今我民国初立,正是求贤若渴之时,霍峻能在荆州降魏之际坚守本心,拒不归附曹操,这份气节已然难得,更何况他还勇武过人、熟通兵法,如此人才,若朕不能亲自以示诚意,岂不是会寒了天下有识之士的心?”
说到此处,徐靖转头看向庞统,眼神坚定:“朕意已决,士元不必再劝。你且先派人去城外打探霍峻的居所,朕稍作准备,便与你一同前往。”
庞统见徐靖态度坚决,知晓再劝无益,心中反倒生出几分感动,陛下如此重视人才,将来成就大业必定有望,于是躬身应道:“臣遵旨,这就去安排。”
“另外,孔明,你随我回建邺,届时你先跟着蔡邕加入门下省做事,添为给事中,同时参赞军机。”徐靖思索了一番,对着孔明说道。
“臣领旨。”诸葛亮从徐庶那儿听说过,一下进入了民国的核心组织,诸葛亮也是心情难以平复,毕竟年纪轻轻的,但是他也是自信满满,亮这一生,怕过什么?
“刘辟,你就留在江陵,协助庞统筛选军队,朕封你为江陵司马,你且好好做事,等到立下功劳,朕自会提拔于你。”徐靖也没有忘记边上的刘辟,当即给刘辟画了个大饼,好好吃去吧。
“刘辟,不,末将谢陛下厚恩,末将必以死相报!”刘辟那叫一个激动啊,从乱匪变成正规军了,这他妈,比考上公务员还公务员,直接是从劳改犯到公务员的逆袭啊。
又过了一阵子,打探消息的人便传回了消息,霍峻住在江陵城外十里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平日里深居简出,只偶尔会与村里的猎户一同上山打猎。徐靖听闻后,当即换下龙袍,穿上一身素雅的便服,只带了庞统、潘璋和两名贴身侍卫,便轻车简从地往城外而去。
一路颠簸,不多时便到了那小村庄。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地头,此时正是午后,村民们大多在自家院中休息,村子里显得十分安静。按照打探来的消息,几
第377章 又有黄金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