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9章 播报员于海棠[1/2页]

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 林曦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广播站的木质门被推开时,挂在门后的铜铃叮当作响。于海棠抱着刚誊写好的广播稿走进来,阳光透过气窗斜切在她蓝布工装的肩头,粉笔灰在光柱里跳舞。播音台旁的老座钟敲了十下,她熟练地戴上耳机,手指拂过布满划痕的调音台,将音量旋钮拧到三分之一处。
     “红星轧钢厂广播站,现在开始午间播报。”她的声音穿过电流,带着点刚沏好的茉莉花茶味,在厂区的每个角落漫开,“今天是1983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九。首先为您播报厂务通知:下午三点,在职工俱乐部召开安全生产动员大会,请各车间派代表准时参加。”
     指尖在播音稿上滑动,纸面因反复修改起了毛边。第三版的角落还留着她用红笔圈住的“紧急插播”——刚才接到的消息,铸造车间的王师傅在检修时被飞溅的铁屑烫伤了手臂,已经送往厂医院。
     “现在插播一条紧急消息,”她的声音微微沉下来,语速却稳得像钉在墙上的钉子,“铸造车间王建军师傅在作业中意外受伤,经厂医院诊断为轻度烧伤,已妥善处理。请各位工友在操作机床时务必佩戴防护用具,牢记‘安全第一。”
     播音室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通讯员小李举着张纸条拍门:“海棠!刚收到的,工会紧急通知,傍晚五点在食堂门口发降温茶,凭工牌领取。”
     于海棠对着麦克风比了个“收到”的手势,等电流杂音平复后,继续说道:“另外通知,今日傍晚五点,工会将在食堂门口发放绿豆汤,各位工友可凭工牌领取,高温作业车间优先。”
     摘下耳机的间隙,她听见隔壁车间传来熟悉的哄笑——多半是哪个班组又在打趣她的播音腔。三个月前刚接过广播站的活儿,总有人说她读通知像“念人民日报”,直到那次暴雨冲垮了西墙根的排水沟,她在广播里连说带喊动员大家抢险,沙哑着嗓子念完抢险名单时,连平时最调皮的青工都静了声。
     “海棠姐,这是下周的广播计划。”新来的学徒小张把一摞稿纸放在桌上,眼睛瞟着她别在胸前的钢笔——那是去年厂庆征文一等奖的奖品,笔帽上刻着“实干兴邦”四个字。
     于海棠翻到“职工风采”栏目,指尖停在“傻柱”的名字上。昨天工会主席特意交代,要重点播报他揭发物资挪用的事,还塞来一张照片:傻柱站在领奖台上,胸前的“红星标兵”奖章闪着光,笑得一脸憨相。
     “这段帮我再润色下,”她把稿纸推回去,“别写得太夸张,就说他‘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为集体挽回损失就行。”
     小张吐了吐舌头:“知道啦,上次写炼钢车间的张师傅‘力挽狂澜,被他追着骂了三天,说我把他写成了戏文里的武将。”
     于海棠笑了,指尖在“傻柱”两个字上轻轻敲着。上周在食堂排队时,她亲眼看见这男人把自己的降温茶分给了烧锅炉的老陈头,粗粝的手掌捏着搪瓷缸,指缝里还嵌着没洗干净的机油。
     “对了海棠姐,”小张突然想起什么,“刚才接到电话,说傻柱师傅拒绝了厂报的采访,说要把版面让给修水泵的老李头。”
     于海棠握着钢笔的手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洇出个小圆点。她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加班到深夜,播音室的暖气坏了,是傻柱抱着台旧暖气片敲开了门,粗声粗气地说“食堂后山捡的,还热乎”,暖气片上的铁锈蹭了他满袖子。
     “把‘职工风采的时长加五分钟,”她忽然开口,笔尖在纸上划出清晰的线,“加一段‘无名英雄专栏,就写老李头三十年没出过差错的水泵压力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座钟的摆锤轻轻晃动,于海棠重新戴上耳机,调试频率时,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荡的播音室里回

第819章 播报员于海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