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找嫌疑人呢!”
原来老张偷到木盒后,发现里面只有半张废纸,气得去找刘老三理论,却被对方反咬一口“盗窃祖传之物”。他这才知道自己成了替罪羊,而把消息卖给自己的二大妈,早就卷着刘老三给的“封口费”(一袋白面)躲回了家。可二大妈也没得意多久——她拿回去的白面看着白,蒸出馒头却发苦,原来里面掺了石膏粉,是刘老三专门用来“打发贪心人”的玩意儿。
两人在巷子里吵得不可开交,引来了一群看热闹的街坊。二大妈骂老张“没良心”,老张咒二大妈“黑心肝”,最后竟打了起来,滚在地上撕扯,把“谁先勾搭上刘老三”“谁收了好处”全抖了出来。街坊们这才知道,平时看着和气的二大妈,为了占便宜竟跟外人串通;而老张更是手脚不干净的惯偷。人群里不知谁喊了声“警察来了”,两人吓得立刻停手,灰溜溜地跑了,只剩一地狼藉和街坊们的议论:“真是机关算尽,反倒成了笑话。”
四、刘老三的“局”:谁都没捞着好
刘老三其实一直没走远,就站在街角的茶馆里,隔着窗户看着这一切。他端起茶杯,看着里面浮沉的茶叶——那是用今早被三大爷算过账的陈皮泡的,苦涩中带着点回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板,真不追?”伙计站在旁边,看着二大妈和老张跑远的方向问。
刘老三笑了笑:“不用。一群贪心的雀儿,撞进网里还以为占了便宜,其实网眼早被我换过了。”他从袖袋里摸出那枚鸽血红宝石,在阳光下泛着深沉的光,“真正值钱的,从来不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
伙计这才明白,所谓的“陈皮交易”“木盒机密”全是幌子。刘老三故意放出破绽,就是想看看这院里藏着多少“有心人”:三大爷贪利、二大爷贪权、二大妈贪小、老张贪险,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算盘扑上来,最后却都成了街坊嘴里的笑柄——三大爷的账本记满了算计,却连张废纸都没捞着;二大爷的红袖章成了孩子们的笑料;二大妈和老张更是成了“狗咬狗”的典型。
五、院里的“余波”:没人是赢家
三大爷回到家,把账本上“刘老三”那页撕下来烧了,火星子飘在半空,像他破灭的发财梦。老伴在旁边叹气:“说了让你别总算计,现在好了,人家没损失,你倒成了院里的笑柄。”三大爷蹲在地上,看着灰烬发呆,突然想起年轻时师傅说的“算盘太精,容易卡壳”,现在才算懂了。
二大爷把红袖章摘下来扔进抽屉深处,锁上时“咔哒”一声,像在埋葬自己最后的体面。他对着镜子摸了摸鬓角的白发,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年总想着“恢复荣光”,却连眼前的人心都看不透,难怪孩子们都不愿理他。
二大妈蒸坏的馒头被倒进了泔水桶,看着那发黄发苦的面团,她心里一阵发堵。刚才去借酱油,听见街坊们议论“院里那老婆子为了袋白面就帮外人坑街坊”,脸上火辣辣的。回到家,看着墙上“贤惠”的奖状,第一次觉得那么讽刺。
只有蹲在墙根的老黄狗最舒坦,嚼着刘老三特意丢给它的肉骨头,尾巴摇得欢快。它看着院里进进出出、脸色各异的人,仿佛在说:这群人啊,总想着算计别人,最后把自己算成了里外不是人的笑话。
夕阳西下时,四合院的烟囱冒出了烟,却没人像往常一样在院里聊天。三大爷的算盘声没了,二大爷的咳嗽声停了,二大妈的大嗓门也歇了。只有风穿过巷口的声音,像一声悠长的叹息,掠过每个人心头——那些藏在算计里的贪心,终究成了扎在自己身上的刺。
喜欢。
第824章 机关算尽,里外不是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