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5章 浙江出差归来(二)[2/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高长林打开氮气阀门,氮气以稳定的流量涌入反应釜,釜内的压力缓慢上升。
     同时,加热系统启动,反应釜外壁渐渐发烫,温度显示器上的数字开始稳步攀升。
     我时不时地用手触摸一下釜壁,感受着温度的变化,嘴里念叨着:“升温要均匀,不能太快,不然会影响反应效果。”
     实验室里,除了搅拌器的运转声和氮气流动的轻微声响,只剩下三人的呼吸声和偶尔的低语。
     在温度升到一定数值时,需要再次加入氢氧化钠。
     这次的添加量更少,但要求更为精准。高长林屏住呼吸,将氢氧化钠一点点倒入釜中,生怕多一分少一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釜内的反应似乎变得更加剧烈,液体的翻滚幅度也有所加大,观察窗上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
     当温度继续升到所需要的度数时,水合肼被及时加入。
     水合肼的加入如同给反应釜内的 “盛宴” 添上了最后一道关键的调料,釜内的液体瞬间变得更加活跃,颜色也逐渐加深,呈现出深沉的棕褐色。
     我看了一眼时间,对两人说:“现在开始保温两小时,大家盯紧点,不能出任何差错。”
     此时,他示意高长林将搅拌转速加到 45HZ,搅拌器的 “嗡” 鸣声随之变得更加响亮,釜内的液体被搅得如同沸腾的岩浆,却又在可控的范围内翻滚。
     保温的两小时里,三人轮流守在反应釜旁,不敢有丝毫懈怠。
     化验员小李拿着记录本,每隔十分钟就记录一次温度、压力和 pH 值,那些不断变化的数字仿佛是反应进行的 “心电图”。
     我则不时地通过观察窗查看釜内的情况,分析着反应的进展。实验室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又慢慢亮起,时间在这单调而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
     保温结束后,我一声令下:“停止氮气,开始降温。”
     高长林迅速关闭氮气阀门,同时启动反应釜内部的盘管降温系统。冰冷的冷却液在盘管内快速流动,吸收着釜内的热量,温度显示器上的数字开始快速下降。
     釜壁的温度也随之降低,从烫手渐渐变得温热。当温度降到 70° 时,王良说道:“可以出料了。”
     高长林打开出料阀门,釜内的物料顺着管道缓缓流入储存罐,发出 “咕嘟咕嘟” 的声响。
     物料的颜色深沉而均匀,散发着独特的化学气息。
     储存罐的搅拌器也随之启动,将物料暂时存放起来,等待下一步的处理。
     接下来,便是压滤、冲洗、压滤、空气压榨的环节。
     物料被泵入压滤机,在压力的作用下,清澈的滤液透过滤布缓缓流出,而滤饼则留在滤布上。高长林拿着水管,仔细地冲洗着滤饼,确保其中的杂质被充分洗净,水流冲刷滤饼的声音 “哗哗” 作响。
     随后,再次进行压滤和空气压榨,将滤饼中的水分尽可能地排出,直到滤饼变得干燥而紧实。
     最后,滤饼被送入烘干房。
     烘干房内的温度很高,热浪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后退一步。
     滤饼在烘干房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烘烤,水分被彻底蒸发,变成了干燥的固体。
     当烘干完成后,这些固体被送入研磨机,研磨机 “轰隆隆” 地运转着,将固体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化验员小心翼翼地取了样品,送到检测室进行化验。
     看着样品被送入精密的检测仪器,三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充满期待的神情。整个过程下来,整整二十四小时,他们几乎没有合眼,始终在不间断地工作,身体的疲惫被对试验结果的期盼所掩盖。
     等待化验结果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当化验员拿着检测报告走出来,笑着说:“各项参数都达到标准了!” 时,我和高长林激动地互相击了一下掌,眼中闪烁着成功的喜悦。
     这二十四小时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 HDK650 的生产试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喜欢。
  

第255章 浙江出差归来(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