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独特的黄色;
另一侧则是纯净的蓝色,从浅蓝到深蓝渐渐过渡,像一块被打磨得无比光滑的蓝宝石,透着深海独有的静谧与深邃。
那道黄蓝交界线越来越清晰,黄色的海水与蓝色的海水在界线处轻轻碰撞,却没有立刻融合,反而形成了奇妙的过渡带,黄中带蓝,蓝中泛黄,像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绘制的画卷。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黄河的土腥味与大海的咸湿味,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手机,静静地望着那道界线,一时间竟忘了说话,只有引擎的轰鸣声和波浪声在耳边轻轻回荡。
那一刻,所有的颠簸与喧嚣都变得温柔起来,只剩下内心的震撼与敬畏 —— 那是江河与大海的拥抱,是陆地与海洋的对话,是大自然最壮观的馈赠。
这震撼的黄蓝交界奇观,背后藏着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谱写的故事 —— 每年特定时节,黄河开启调水冲沙工程,水库泄出的巨量水流裹挟着上游黄土高原的泥沙,如奔腾的巨龙般奔涌而下,历经千里跋涉,最终在入海口注入渤海。
那些颗粒分明的泥沙并未立刻被海水消融,而是带着黄河特有的厚重,在海面上铺展开来,与渤海清澈湛蓝的海水相遇,因密度、流速的差异,形成了这道泾渭分明的交界线,像大自然用无形的画笔,在海面上勾勒出的绝美轮廓。
游艇缓缓停下,引擎的轰鸣声渐渐减弱,最后化作一声轻颤便归于平静。船舱门刚一打开,人们便迫不及待地涌了出去,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有人一手拎着外套,一手举着手机,快步朝着船头的方向走去,生怕晚了一步就错过了最佳拍摄角度;
有人则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避开甲板上的积水,嘴里还不停叮嘱着 “慢点走,别摔了”;
还有几个年轻人干脆跑到了船舷边,踮着脚尖,将手机举得高高的,想要把这整片黄蓝交界的景象都装进镜头里。
快门声此起彼伏,夹杂着人们的惊叹声,“太神奇了”“这颜色对比也太明显了” 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激动。
我也慢慢走到船舷边,双手轻轻扶着冰凉的栏杆,目光投向远方那道清晰的黄蓝分界线。
海风迎面吹来,带着海水的咸湿与黄河泥沙的独特气息,拂过脸颊,让人忍不住微微眯起眼睛。
那黄色,是黄河的雄魂之色,浑浊却充满力量,每一粒泥沙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 —— 从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奔涌而出,见证过商周的青铜礼器,听过秦汉的鼓角争鸣,看过唐宋的诗词歌赋,也经历过近代的风雨沧桑。
它裹挟着大地的记忆,带着中华文明的根脉,一路向东,从未停歇。
而那蓝色,是大海的深邃之色,纯净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它包容万物,见过无数船只扬帆远航,听过无数海浪与礁石的对话,藏着深海里奇形怪状的生物,也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从浅蓝到深蓝的渐变,像是大海敞开的怀抱,温柔却又充满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要探寻它深处的秘密。
喜欢。
第265章 畅游黄河口(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