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8章 畅游黄河口(十二)[2/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老韩扯着浓重的川南口音,话语里带着几分自嘲,一边说一边憨厚地摇了摇头,“说我们远离尘世纷争,不用跟人勾心斗角;
     说我们能走南闯北,见遍天下美景;还说我们天天与大自然为伴,能听高山流水,能闻鸟语花香。” 他轻轻叹了口气,手指夹着的烟已经燃到了尽头,他将烟蒂在地上摁灭,“可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放蜂人的辛苦哟!”
     话音刚落,一阵风刮过,吹得帐篷的帘子呼呼作响,老韩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像是在判断接下来的天气,眼神里满是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当老韩诉说着放蜂人的辛苦时,帐篷里突然传出一阵揪心的咳嗽声。
     那咳嗽声断断续续,却格外用力,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似的,听得人心里发紧。
     老韩的脸色瞬间变了,原本舒展的眉头紧紧皱起,刚才还带着几分疲惫的眼神里满是焦急,他立马起身,连招呼都来不及多说一句,便急匆匆地钻进了帐篷。
     我坐在原地,耳边还回荡着那阵咳嗽声,心里满是担忧,也对帐篷里的人多了几分好奇。
     大约半支烟的工夫,帐篷的帘子被轻轻掀开,老韩缓缓走了出来。
     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眼角似乎还有未擦干的湿润,见我正望着他,便连忙露出一丝歉意的笑容,满脸欠疚地说:“对不住啊,让你见笑了,她是个病号。”
     原来,帐篷里咳嗽的是老韩的妻子,也是一位常年被病痛折磨的病人。
     老韩在小马扎上坐下,语气沉重地说起了家里的情况:三年前,妻子突然患上了脑血栓,经过紧急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这些年来,他带着妻子跑遍了周边的大小医院,四处寻医问药,可病情始终没有根治,妻子的半边身体依旧无法正常活动,连简单的起身、行走都需要人搀扶。
     老韩的肩上,还扛着整个家庭的重担。
     他上有八旬的父母,身体年迈,需要人照顾;下有一双正在上学的儿女,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这些跟随着他四处迁徙的蜜蜂。
     “蜜蜂就是全家的唯一指望啊!” 老韩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蜂箱,眼神里满是对蜜蜂的依赖。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养了几十年蜜蜂的老韩,注定无法停下脚步,只能不停地四处游荡放蜂,追逐着每一处蜜源。
     可妻子的病情让他无法放心离开,思来想去,老韩只好把妻子带在身边,这样既能继续放蜂挣钱,又能及时照料妻子的日常起居。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老韩就这样带着病妻和上百个沉重的蜂箱,穿梭在大江南北的高山群岭之间 —— 春天在江南的油菜花海中扎营,夏天到北方的槐树林里落脚;
     也行走在黄河两岸的原野阡陌之上,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到如今这片黄河口的湿地。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做的第一件事永远不是整理蜂箱,而是先选一处平坦、避风的地方扎起帐篷,小心翼翼地将妻子从车上扶下来,安顿在床上,给她盖好被子,然后才去支起简易的锅灶,到附近的河边或井里取水,生火做饭。
     说起这些艰难的日子,老韩的语气里却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带着几分知足。他望着远处渐渐归巢的蜜蜂,眼神变得柔和起来:“每天看着蜂儿们嗡嗡地飞回来,一个个带着满满的花粉钻进蜂箱,心里就特实诚,觉得这一天没白忙活。”
     他顿了顿,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容,“每天忙完活儿,把蜂箱检查好,钻进帐篷里,看到妻子安安静静地睡在那里,呼吸平稳,心里就比吃了刚刚酿制出来的槐花蜜还甜。
     那一刻,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有个家真好!”
     不知不觉间,夕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暮色开始笼罩大地。
     整个黄河口大湿地都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远处的黄河水泛着金色的波光,湿地里的芦苇、柽柳都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连空气中的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我伫立在老韩的帐篷外,望着眼前水天一色、神奇迷人的湿地美景,又回头看了看帐篷里隐约透出的灯光 —— 那灯光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家的温暖。
     心中满是感慨,久久不忍离去,只想多停留一会儿,感受这份在艰辛生活中依旧坚守的温情,也将这片湿地的黄昏与老韩的故事,深深印在记忆里。
    喜欢。
  

第268章 畅游黄河口(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