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金銮殿上。袅袅熏香从铜炉上盘旋而起。一道晨曦的光芒透过窗纱射了进来。
张阁老手抱护板,老神在在的站在文官的最前端。缄默无语。
殿上的夏守忠高喊了一句: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这一声,拉开了序幕。
不必张阁老动身,便有一位文渊阁侍读学士沈宪臣站了出来。
“臣有本启奏。”
皇帝在上面无悲又无喜的看向下边。这是去岁刚刚提拔的内阁侍读学士。却是张阁老乾瑞三年张阁老的学生。
“奏来。”
“启禀陛下,上月浙江布政使黄元路联通金陵体仁院总裁上报,今年丝绸税照比往年稳步提升。
但上有十五万匹的缺额。
故黄大人请陛下批示增添五十万亩桑田。”
皇帝在上面还是不露声色。
“嗯!
各位爱卿如何看?”
当即便有户部侍郎李鹤烔出班道:
“陛下,蚕丝利乃稻麦利的二十倍。
当大力扶持之。”
立时一群官员出班附和。
皇帝默默的点了点头。
“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便去办吧!
但是办是办,臣工们拿出个办法,章程来。”
这时一开始那位文渊阁侍读学士又道:
“浙江布政使黄大人一同上折子,请在浙江批五十万亩稻田,种桑养蚕。
浙江本就是丝绸重省。天下丝绸商人云集,丝绸作坊星罗棋布。当是得天独厚。正适合此等大事。
到时浙江便会以丝织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税收,并且上下游也能养活更多的百姓,让百姓增加收入。”
第三百五十八章 朝堂争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