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句句在理,字字推诿。
     姜淮强压着心头火气,据理力争:“赵大人,下官并非请求立刻用于大河之堤。
     只求部里能拨给一小块场地,些许银钱物料,进行更大规模的试烧,验证其性能,与旧法材料对比优劣……”
     赵郎中不耐烦地摆摆手,打断他:“部里各项用度皆有定例,岂能为你这未经验证之事破例?
     况且,眼下都水清吏司催要修复今春水毁工程的款项匠役,尚且捉襟见肘,哪有余力顾及其他?姜员外,你还是先做好分内之事吧。此事,容后再议。”
     “容后再议”四个字,几乎等同于彻底否决。
     姜淮知道,在赵郎中这里,此路已绝。他沉默片刻,不再多言,行了一礼,退出了值房。
     走到墙角,他默默捡起那个被冷落的布包,拍去上面的灰尘,紧紧抱在怀里。
     正常的途径走不通,他便开始“另辟蹊径”。
     他利用员外郎的身份和以往的人脉,开始在各司之间“串门”。
     他找到都水清吏司的一位主事,不谈水泥,只请教河工堤防的具体结构、受力关键、常见损毁形制。
     闲聊中,他“无意间”提起:“若有种材料,能如水般灌注至堤坝内部缝隙,硬化后如岩石般整体,或许能解决堤身渗漏、蚁穴鼠洞之患?”
     那主事初时不信,姜淮便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小块水泥,现场演示其遇水硬化、粘结碎石的效果,引得那主事啧啧称奇,虽未敢明确支持,但眼神已多了几分兴趣。
     他又找到营缮清吏司的一位老匠官,请教窑炉建造之术。
     他不再提“水泥”之名,只说是想仿古法烧制一种特殊“三合土”,需要极高炉温,
     请教如何改进窑炉通风、保温。老匠官技痒,提供了几条实用建议,姜淮一一记下。
     他甚至私下宴请了屯田清吏司一位负责炭料库的八品小官,几杯酒下肚,对方吐露苦水,抱怨优质焦炭都被京营和将作监占着,工部自己用的都是次等货。
     姜淮心中暗记,知道若想大规模试制,燃料是一大关卡。
     最大的转机,来自于他的一次“偶遇”。他打听到工部右侍郎沈大人有每日午后在部衙后园散步的习惯。
     这一日,他算准时间,捧着那几块水泥样本和粘结的砖块,也在园中“徘徊思考”。
     沈侍郎远远看见他,倒是记得这个以刚直和提出“水泥”闻名的员外郎,便招手唤他近前。
     “姜员外,在此所思何事?”沈侍郎语气平和。
     姜淮抓住机会,恭敬行礼,然后直接呈上手中的“成果”:“回侍郎大人,下官仍在琢磨那‘水泥之事。
     侥幸略有小成,特此实物,请大人过目。”
     沈侍郎饶有兴趣地接过那灰扑扑的砖块,入手沉甸甸,粘结处异常牢固。他又看了看那水泥样本。
     姜淮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其特性:遇水硬化、坚如磐石、整体性强、原料易得。“下官深知,新物难免令人疑虑。
     下官不敢求部里立刻大力推行,只恳请侍郎

第310章 对比试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