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之旅原本如同一个完美而宁静的梦,然而就在行程接近尾声、准备从斯德哥尔摩启程回国的前一天晚上,这个梦被骤然打破。
白天珩珩还活泼地在皇后岛宫的花园里追鸽子,晚上回到酒店却突然蔫了下来,小脸通红,呼吸急促,一摸额头,滚烫!
爱琪的心瞬间揪紧了:“珩珩?宝贝,怎么了?”她连忙拿出随身带的耳温枪一测——39.2度!
“怎么突然烧这么高?”乐希也立刻紧张起来,凑过来看。孩子生病,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最让人心焦。
这边的动静立刻惊动了隔壁房间的四个老人。乐希妈妈和陈老师穿着睡衣就跑了过来,一看珩珩烧得迷迷糊糊的样子,都急得不行。
“哎呀!怎么发烧了!是不是今天吹风了?”乐希妈妈心疼地想抱过孙子。 “快,先用退烧贴!”陈老师比较镇定,赶紧去翻医药箱。出门前,她们准备了不少常用药,儿童退烧药、退烧贴都有。
给珩珩贴上退烧贴,又喂了根据体重计算好剂量的退烧药水,一家人围着小家伙,心急如焚。药效上来后,珩珩的体温暂时降下去一点,人也稍微清醒了些,哼哼唧唧地要妈妈抱,看起来可怜极了。
但到了后半夜,药效一过,体温再次猛地蹿高,甚至超过了39.5度!而且珩珩开始出现轻微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精神更差了。
“不行,必须去医院!”乐希当机立断,脸色凝重。孩子高烧不退,不能再硬扛了。
“对对对,去医院!”爱琪抱着烫得像小火炉一样的儿子,声音都有些发颤,平时的冷静理智在孩子的病痛面前消失无踪。
深更半夜,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找医院谈何容易?语言不通、医疗体系不熟悉,都是问题。乐希爸爸和爱琪爸爸忙着查手机地图,搜索附近的医院或急诊中心,但信息零碎,也无法确定哪家靠谱、是否24小时接诊。
乐希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我先联系一下名辰。”
虽然有时差,但事情紧急,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传来顾名辰略带睡意的声音:“喂,希哥?怎么了?”这个点国内应该是凌晨。
“名辰,珩珩突然发高烧,在斯德哥尔摩,我们现在得送他去医院,但这边情况不熟,你帮我个忙。”乐希语速很快,但清晰。
顾名辰的睡意瞬间没了:“珩珩病了?严重吗?你们在哪?我马上想办法!”他也急了。
“酒店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我记得之前公司代理过一个瑞典的画家,叫奥拉夫·安德森的,他的工作室就在斯德哥尔摩郊区,我们有过合作,他为人很热心。你帮我立刻联系他,看他能不能提供些帮助,或者推荐一下可靠的儿科急诊医院,最好能有懂英语甚至中文的医生。我把酒店地址和我的联系方式发你。”
乐希快速交代着。他经营“维度艺术”,与全球不少艺术家有联系,此刻这些人脉发挥了关键作用。那位奥拉夫·安德森画家之前来中国办展时,乐希亲自接待过,相处甚欢,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奥拉夫·安德森…我有印象!好,我马上找联系方式!你们别急,保持手机畅通,我联系上了立刻回复你!”顾名辰二话不说,立刻挂断电话去办事了。
等待的时间格外煎熬。爱琪抱着珩珩轻声哄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四位老人更是坐立不安,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嘴里念叨着“菩萨保佑”。
乐希紧紧握着手机,眉头紧锁,一边看着痛苦的儿子,一边强迫自己思考各种可能性和备用方案。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这二十分钟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乐希的手机终于响了,是一个陌生的瑞典本地号码。
“乐先生?”电话那头是一个略带口音但很清晰的英语男声,语气关切,“我是奥拉夫·安德森。顾先生联系了我,听说您的孩子病了?我非常抱歉听到这个消息。”
“安德森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回电!打扰您休息了!”乐希立刻用英语回应,心中升起希望。
“没关系,孩子最重要。斯德哥尔摩我比较熟悉。我建议您立刻去阿斯特丽德·林德格伦儿童医院(Astrid Lindgren Children39;s Hospital),这是瑞典最好、也是最专业的儿童医院之一,24小时都有急诊,设备和医生都是一流的。距离您酒店大概二十分钟车程。”奥拉夫语速很快地给出建议。
“太好了!谢谢您!请问地址是?”乐希赶紧让旁边的爸爸拿纸笔记下地址。
“地址是……”奥拉夫报了一串详细的地址,然后继续说,“我认识那里的一位儿科医生,埃里克森博士,人很好,英语流利。我会立刻给他打个电话,说明你们的情况,虽然不能保证他一定当班,但至少可以让急诊部提前有所准备。你们直接过去,提我的名字和埃里克森博士的名字可能会有些帮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乐希连声道谢:“安德森先生,真的太感谢您了!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乐先生不必客气,孩子健康最重要。祝你们顺利,如果还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这个号码。”奥拉夫真诚地说。
挂了电话,乐希立刻把情况告诉大家。有了明确的目标,一家人立刻行动起来。乐希快速用手机App叫了辆最大的出租车(因为人多),大家手忙脚乱地给珩珩裹上小毯子,拿上护照、钱包和之前的病历本(虽然主要是中文的),急匆匆地下楼。
幸好深夜车少,出租车很快到了医院。阿斯特丽德·林德格伦儿童医院灯火通明,急诊部门口有清晰的指示牌。他们一行人抱着孩子冲进去,果然,前台护士似乎已经接到了通知,看到他们这群焦急的亚洲面孔,立刻用英语询问是否是乐先生一家。
在确认后,护士迅速安排了初步分诊。虽然等待区还有其他人,但鉴于珩珩年龄小且高烧,优先级被提高了。很快,一位中年男医生走了过来,自我介绍正是埃里克森博士!
“安德森先生给我打了电话。孩子怎么样?让我看看。”埃里克森博士语气温和,英语带着北欧口音,但非常清晰易懂。他仔细检查了珩珩的状况,询问了病史、过敏史以及发烧过程。
爱琪和乐希尽量用清晰的英语回答,乐希妈妈和陈老师虽然听不懂,但也紧张地在一旁看着。爱琪爸爸则努力地把国内带来的病历本上中文记录指给医生看。
第51章 珩珩突然发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