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腊月的风,像裹了冰碴的鞭子,抽打着昌江两岸枯黄的芦苇,簌簌作响。
     昨日傍晚,周达武带着千余残兵败将,狼狈地逃进了景德镇。
     这消息像块投入死水的石块,在骆秉彰部三万多人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当夜,景德镇临时帅府内灯火通明,通宵未熄。
     骆秉彰召来黄淳熙、刘岳昭、唐有耕等将领,紧急商议军情。
     西军突然攻克浮梁城,并未让他们太感意外。
     自马当镇方向的西军消失后,他们对这支劲敌的动向,就已有所预料。
     此刻,西军的战役意图再明显不过:用一部精锐死死钉在浮梁城,扼住他们北退徽州府的咽喉;
     再调动湖口、鄱阳两个方向的大军合围,企图在景德镇周边,一口吞掉他们这三万多人。
     “真是好大的胃口!”
     骆秉彰捻着胡须冷笑一声,眼中却没有丝毫笑意。
     景德镇虽是富甲一方的商业重镇,货物云集,但防御工事几乎为零,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
     若真让西军合围成功,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他们既然已经看破对方谋划,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经过众将商议,骆秉彰最终做出部署:一面派出加急信使,连夜赶往徽州府,向驻守那里的钦差大臣桂良,详细汇报军情;
     另一面,他果断决定,命黄淳熙率领两万多青军,趁浮梁城西军立足未稳、援军未到之时,以雷霆之势出击,务必一举歼灭这支西军。
     这样既能打通北归徽州府的通道,还能趁机在浮梁扎下根钉子,构筑坚固营垒,将北线西军,牢牢堵在黄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中。
     将来万一对湖口和鄱阳方向的西军作战不利,也能从容撤回徽州府。
     军情如火,刻不容缓。
     1月8日夜晚,青军大营人喧马嘶,火把通明,紧张地进行着开拔前的各项准备,
     翌日,也就是1月9日清晨,天还没亮,寒气刺骨,黄淳熙已经率部准时出发。
     这一天,天公作美,虽然干冷,但没有雨雪,对行军来说很是难得。
     大队人马沿着官道蜿蜒前行,旌旗招展,刀枪闪烁,沉重的脚步声,和车轮碾过冻土的吱呀声,混在一起,透着一股沉闷的肃杀之气。
     队伍走了大约十里,到中午时分,前方已经隐约传来昌江的流水声。
     突然,“轰!轰!轰!”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从前头传来,大地都随之震动。
     紧接着,前军哨探飞马来报,声音都变了调:“禀统领!昌江上的石桥……被西贼炸毁了!”
     浮梁县城在昌江北岸,景德镇在南岸。
     要攻打浮梁,必须渡过昌江。
     昌江虽然不是什么大江大河,平时河道宽只有百米左右,平常时节,涉水或架桥都不算难事。
     但此时正值数九寒冬,江水冰寒彻骨,怎么能让士兵泅渡?
     就算人过去了,那些沉重的火炮、弹药又怎么办?火药怎么能沾水?
     眼下,只有架设浮桥这一个办法。
     要不然,就只能绕回景德镇,从更下游的观音寺石桥过江。
     这一来

第445章 行军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