屉,屉底垫着今晨新摘的箬叶,叶上犹带晨露。火候最是关键,松枝要先武火催香,待蒸汽弥漫时转文火慢蒸,最后用余火收味。这般蒸出的糕,方能苦香扑鼻,咸鲜适口。
前厅传来虚弱的咳喘声。一位面色晦暗的老者扶着门框,青紫的嘴唇微微颤抖。34;开春以来...胸闷气短...喉间老痰咳不出...34;他气若游丝地说道。我注意到他浮肿的眼睑和发暗的指甲,那是痰湿壅肺的征兆。
我奉上一块刚出笼的咸鱼马兰头糕,看他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渐渐地,他浑浊的眼中泛起光彩,干瘪的胸膛微微起伏:34;舒畅...像是...春风拂过胸口...34;
这让我想起师父的教诲:化痰利湿如同这蒸糕,不可操之过急。如今这咸鱼马兰头糕,已成了药膳馆惊蛰时节的招牌。那些被痰湿所困的人,总能在这里找到清爽的滋味。
暮色渐沉时,我独坐廊下。蒸笼的余温尚在,混合着马兰头的苦香与咸鱼的鲜醇,在湿润的春风中格外醒脾。忽然明白,所谓药膳之道,不过是用最应时的食材,最恰当的火候,烹制出最熨帖身心的滋味。就像这咸鱼马兰头糕,苦中有鲜,鲜中带苦,恰如阴阳相济,都在这一口温热里。
窗外,春雷隐隐,新绿满枝。明日又会有新的34;痰湿客34;踏青而来,带着各自的故事。而这一块咸鲜,将继续滋润着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喜欢。
第232章 咸鱼马兰头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