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笼屉,屉底垫着今晨新摘的箬叶,叶上犹带晨露。火候最是讲究,松木炭要先武火催香,待蒸汽氤氲时转文火慢蒸,最后用余火收味。这般蒸出的糕,方能咸鲜适口,脆嫩相宜。
前厅传来虚弱的叹息声。一位面色萎黄的中年妇人扶着门框,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34;开春以来...脘腹胀满...嗳气连连...34;她气若游丝地说道。我注意到她指甲上的横纹和泛白的舌苔,那是肝脾不调的征兆。
我奉上一块刚出笼的酱瓜虾皮糕,看她小心翼翼地接过,轻轻咬了一小口。渐渐地,她黯淡的眼中泛起光彩,干瘪的腹部微微起伏:34;舒畅...像是...春风拂过胸口...34;
这让我想起师父的教诲:调和肝脾如同这蒸糕,火候急了伤肝,慢了不化。如今这酱瓜虾皮糕,已成了药膳馆春分时节的招牌。那些被肝郁脾虚所困的人,总能在这里找到平和的滋味。
暮色渐沉时,我独坐廊下。蒸笼的余温尚在,混合着酱瓜的咸鲜与虾皮的醇香,在温暖的春风中格外怡人。忽然明白,所谓药膳之道,不过是用最应时的食材,最恰当的火候,烹制出最熨帖身心的滋味。就像这酱瓜虾皮糕,咸中有鲜,鲜中带咸,恰如阴阳调和,都在这一口温热里。
窗外,落英缤纷,新绿满园。明日又会有新的34;肝郁客34;踏春而来,带着各自的故事。而这一块咸鲜,将继续滋养着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喜欢。
第233章 酱瓜虾皮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