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辽境三个部落的首领(耶律帖木儿、萧斡里、耶律哈里)—— 这是 “燕云部落盟防会” 的现场,旨在将之前的 “临时联防” 升级为 “长期盟防体系”,共同抵御草原盗匪和辽军残部。
“按盟防协议,大宋将为各部落提供‘过冬物资,包括五十石粟米、二十匹丝绸、十副神臂弓,” 范仲淹指着桌上的清单,“各部落需派出百名牧民,加入‘盟防队,与燕云边军共同巡逻,巡逻范围包括大宋边境线外五十里,若发现异常,需第一时间通报。” 耶律帖木儿率先点头:“我们同意!去年冬天盗匪抢了我们的牛羊,有大宋帮忙,今年肯定能平安过冬。”
萧斡里部落以 “善养战马” 闻名,他主动提出:“我们部落愿为盟防队提供五十匹战马,还能教宋军士兵‘雪地驯马术—— 冬天战马容易受惊,我们有办法让它们在雪地里保持镇定。” 哈桑立刻起身致谢:“多谢萧首领!有了战马和驯马术,咱们的巡逻效率能提高一倍。” 耶律哈里则补充:“我们部落熟悉草原地形,可派斥候深入草原侦查,为盟防队提供情报支持。”
黄昏的盟防厅内,烛火摇曳,汉契首领们共同在 “盟防誓约” 上按手印 —— 誓约用汉契两种文字书写,承诺 “互不侵犯、共同御敌、共享物资”,一式四份,大宋与三个部落各存一份。范仲淹举起酒杯:“从此刻起,咱们就是一家人,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众人举杯共饮,酒液温热,驱散了黄昏的寒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围坐在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冬训与盟防会。“冬训成效显着,边军的耐寒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都有提升,” 李二郎指着沙盘上的练兵场,“下个月计划增加‘夜间潜伏训练,模拟夜间突袭场景,进一步提升实战能力。”
王晏之补充道:“储粮工作已完成大半,除蓟州外,涿州、易州的粮窖也在加紧加固,预计三日内可全部完工,” 他指着沙盘上的粮窖分布,“每个粮窖都派了乡兵看守,还安装了‘警铃,防止盗匪偷粮。” 范仲淹最后说:“盟防体系的建立是关键,接下来要派官吏去各部落,指导他们修建‘预警烽火台,与大宋的烽火台连成一片,形成‘全域预警网。”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榆关的练兵场上,边军们已开始新一天的冬训,雪地行军的脚步声在晨雾中回荡;蓟州的粮窖旁,百姓们正往粮窖顶部加雪,确保保温效果;辽境的部落营地中,牧民们已开始准备盟防队的物资,战马在雪地里打着响鼻,等待着加入巡逻队伍。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雪地上一片忙碌景象。边军们的训练声、百姓们的劳作声、牧民们的驯马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冬季边疆的生动画面。李二郎站在练兵场高台上,望着远方的草原,心中充满了信心 —— 有边军的冬训备战,有百姓的储粮保障,有部落的盟防支持,这个冬天,燕云一定能平安度过。
这场边军冬训与部落盟防,是燕云冬季治理的重要举措。它将军事防御、民生保障与民族协作相结合,既提升了边军的实战能力,又确保了百姓的过冬安全,更巩固了汉契之间的信任。在范仲淹、王晏之等人的带领下,在汉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燕云的冬季不再是 “危机四伏”,而是 “稳防以待”,为来年的边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喜欢。
第459章 边军冬训与部落盟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