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文斌也教丫丫认字。他从包裹里找出支毛笔和几张纸,在地上铺展开,一笔一划地教她写自己的名字。丫丫学得认真,小手指在苇席上比划着,嘴里念叨着:“丫、丫,我的名字。”
     水生看在眼里,心里挺感激。他一直想让丫丫去村里的私塾念书,可家里穷,拿不出束修。陈文斌看出了他的心思,说:“等这事了了,我出钱送丫丫去念书,让她学本事。”
     水生摆摆手:“不用,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救你是应该的,不图回报。”
     陈文斌叹了口气,没再坚持,只是教丫丫认得更认真了。
     这天傍晚,水生捕鱼回来,刚进窝棚,就见陈文斌脸色发白,手里攥着账册,浑身发抖。“咋了?”水生问。
     “他们……他们找到这儿了!”陈文斌指着窝棚外,“我刚才看见芦苇丛里有黑影在动,肯定是李大人的人!”
     水生心里一沉,走到门口掀开帘子一看,果然见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在苇塘边转悠,手里还提着刀。“你在这儿别动,我带他们走。”水生对陈文斌说。
     “那你咋办?”陈文斌急了。
     “放心,这苇塘我闭着眼睛都能走。”水生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对丫丫说,“带着陈叔叔从后坡的水道走,去找王大爷,让他想办法送陈叔叔去城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丫丫虽害怕,却用力点头:“爹,你小心点。”
     水生点点头,拿起墙角的鱼叉,深吸一口气,冲出窝棚,故意往苇塘深处跑,还大声喊着:“往这边跑啊!抓不到我!”
     那几个汉子听见声音,果然追了过去。水生对苇塘的地形熟得很,专往芦苇密、水道窄的地方钻,把汉子们引得晕头转向。他还在几个关键路口的水里插了些尖尖的苇根,追得急的汉子不小心踩上去,疼得嗷嗷叫。
     等把汉子们甩掉,天已经黑透了。水生浑身是泥,腿上还被苇子划了道口子,渗着血。他一瘸一拐地往回走,刚到窝棚附近,就见丫丫跑了过来,扑进他怀里:“爹!你没事太好了!”
     “陈叔叔送走了?”水生问。
     “嗯,王大爷用渔船送他去下游了,说会想办法联系巡抚大人。”丫丫仰着小脸,“陈叔叔让我给你这个。”她从兜里掏出个小小的玉佩,上面刻着个“文”字。
     水生接过玉佩,攥在手里,心里踏实了不少。
     过了约莫半个月,这天村里的王大爷突然兴冲冲地跑来苇塘,对水生说:“水生,好事!李大人被抓了!巡抚大人亲自带人抄了他的家,还说要重赏提供账册的人呢!”
     水生和丫丫都笑了。又过了几天,陈文斌派人送来了一封信和一个包裹。信里说,他已经把账册呈给朝廷,李大人被判了刑,他也升了官,特地感谢水生的救命之恩,还说丫丫念书的事已经安排好了,城里最好的私塾,学费全免。包裹里是些布料、点心,还有一支崭新的毛笔,是给丫丫的。
     丫丫拿着毛笔,在苇席上写着自己的名字,笑得合不拢嘴。水生看着她,又看了看远处金黄的苇塘,觉得这日子,就像这苇塘里的水,虽然有时会起风浪,但总会慢慢平静下来,还会映出好看的天光。
     秋风又起,苇絮漫天飞。水生的小渔船在塘里缓缓划着,丫丫坐在船头,手里拿着陈文斌送的毛笔,在纸上画着苇塘的样子。远处的窝棚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混着苇子的清香,在阳光下慢慢散开,像一首安静的歌。
     您觉得这个发生在苇塘边的故事如何?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人物性格等,都可以告诉我,我来修改。
    喜欢。
  

到看护就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