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芝麻糖,引得路过孩童直拽母亲衣角。
忽闻车轴吱呀响,一队骡车从对面过来,赶车人鞭梢裹着红绸,甩响时喊着 “借光 —— 漕运的粮车来喽!” 车辕上 “顺天府漕运” 的小旗晃悠悠。
朱厚照停步看时,两个穿圆领袍的小吏凑着墙根说话,折扇时不时敲着掌心。瞥见朱厚照身上的暗纹绫罗的道袍,小吏虽没行礼,却悄悄往旁让了让 —— 寻常富商穿不起这般料子。
走到牌楼底下,印刷铺的伙计正贴告示,纸上印着 “新刻《三国》,每本纹银二钱”。旁边锔瓷匠蹲在墙角,手里金刚钻 “吱呀” 钻着破瓷碗,旁边摆着锔好的金缮瓷瓶。卖花姑娘挎着竹篮走过,脆生生喊 “买茉莉哟 —— 鬓边戴,香三日!”
夏助跟在身后,见朱厚照盯着巷子里的鸟笼出神 —— 老槐树枝桠上挂着的画眉笼,缠着红绳,鸟儿蹦跳着叫。朱厚照指了指鸟笼笑:“这鸟儿叫得比宫里的还欢,倒有几分野趣。”
说话间,夏助指尖碰了碰袖中铜子儿,宣德通宝的字样磨得发亮,还沾着方才接钱时的汗湿。
君臣二人又往前踱了半盏茶的工夫,忽闻前方人声嘈杂却少了寻常集市的喧闹,倒多了几分小心翼翼的议论。抬眼望去,不远处的皇店前围满了人,大半是穿短打的百姓,只敢踮脚往里瞧,唯有几处站着衣饰光鲜的身影 —— 穿绫罗长衫的富商、腰系玉带的勋贵家仆,才敢往前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街边槐树底下的老者捋着胡须探头,见着那鎏金匾额 “内承运库皇店”,便轻叹:“这地方的东西,咱小老百姓也就瞧个新鲜。” 门旁穿皂衣的护卫比别处多了两重,目光扫过人群时,对富商勋贵家的人多了几分客气,对寻常百姓则更显警惕。
人群正中,穿宝蓝圆领袍的年轻男子站在台阶上,手捧紫檀木托盘,明黄锦缎上托着江南云锦、宣德青花小盏与西洋琉璃珠串,声音洪亮:“今儿按内府定价减一成!云锦限一匹,瓷盏、珠串各限一件,不许商贾囤货转卖!”
话音落,穿短打的脚夫往后缩了缩,搓着手跟同伴嘀咕:“云锦呐!宫里娘娘的衣料,咱就算凑够钱,也没这福气穿 —— 买回去也不敢显眼!” 旁边卖花姑娘挎着竹篮,小声接话:“听说一匹云锦要二十两银子,抵咱小半年的营生呢!”
倒是穿长衫的富商立刻往前迈了步,手指轻点托盘里的青花盏,语气笃定:“这宣德瓷我认得,去年琉璃厂仿品都要五两,今儿内府价减一成,倒算实惠。给我留两件,送知府老爷做生辰礼。” 身后勋贵家的仆役也上前,掏出腰牌晃了晃:“我家夫人要两匹云锦,做秋装的罩面,再要三串西洋琉璃珠,给小姐们玩赏。”
年轻男子笑着应下,让伙计展开碧色云锦,缠枝莲纹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着光,又拿起琉璃珠串对着阳光照:“您瞧这珠串,透光见七彩,是西洋使节进贡的,寻常铺子根本寻不到。” 富商与仆役凑近细看,不时点头,寻常百姓则只敢远远观望,眼里满是羡慕。
朱厚照站在人群外,瞧着这光景,冲夏助低声笑:“倒应了你的话,寻常百姓也就瞧个热闹,真能买下的,还是这些富商勋贵。”
夏助轻声道:“珍品本就贵重,百姓生计要紧,自然不会轻易购置。不过皇店减价流通,倒也让他们见识了大明的宝贝,也算显了天恩。”
正说着,那勋贵家仆已付了银子,伙计用锦盒仔细装好运走;富商则捧着青花盏,小心翼翼地交给随从,人群里的百姓纷纷让开道路,目送他们离开。
喜欢。
第536章 闲一日逛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