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四章 考前的星星灯[1/2页]

落土的星星 骏青追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10”被红笔圈了三道,像颗跳动的心脏,悬在复课班教室正中央。傍晚的霞光透过窗户,把讲台上的星星灯染成了暖橙色——那是吴文娇下午特意从家里带来的,一袋子迷你星星灯,每个灯串上都系着片小小的玉米叶,是她和赵晓慧一起串的。
     “冲刺夜话现在开始!”李老师敲了敲黑板,手里捧着本泛黄的旧错题本,封面上“1998”的字迹还清晰可见,“今天咱们不刷题,不讲考点,就说说心里话——你们的梦想,你们的期待,都可以说。”
     教室里安静下来,王强第一个站起来,手里还抱着篮球,指尖蹭过球面上的“博川师范”涂鸦——是赵晓慧帮他画的:“我想考博川体育教育,以后回村里开个篮球训练营,带农村娃打球!用楚哥教我的‘篮球物理,边练球边讲知识,让他们知道,打球也能有出息,坚持就能实现梦想!”
     掌声刚落,赵晓慧举起手里的速写本,上面画着幅未完成的漫画:“我想考博川美术系,继续画‘复课生追梦的故事——把咱们用玉米地学物理、用星星灯抗焦虑的事画成绘本,让更多像咱们一样的孩子知道,就算起点低,也能靠努力发光!”她翻开本子,最后一页是四个 Q版小人,举着玉米叶和星星灯,站在博川校门旁,标题写着“我们的约定”。
     吴文娇攥着手里的星星灯,指尖轻轻碰了碰灯串上的玉米叶,声音比平时更坚定:“我想考博川中文系,回乡村当语文老师。把咱们复课班的故事写进课堂,教孩子用‘玉米地比喻写作文,告诉他们‘星星不会因为乌云就停止发光——就像当初楚哥和李老师告诉我的一样。”
     楚运欢看着吴文娇眼里的光,突然想起她躲在教室后门撕笔记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他站起来,从笔袋里掏出李老师之前送的玉米叶书签,声音清亮:“我想考博川师范物理教育,回农村教书。用咱们最熟悉的农具讲物理——用锄头讲杠杆,用水桶讲浮力,用玉米地分垄讲受力分析,让农村娃知道,身边的每样东西都是‘教具,学习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李老师看着眼前的少年们,眼眶突然有点热。她走上前,把手里的旧错题本递给楚运欢:“这本子陪我熬过复读的日子,帮我考上了博川师范,现在它交给你——记住,高考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不管你们考去哪里,都要记得,你们是从玉米地里长出来的孩子,有韧劲,有力量,能扛住风雨,也能追得上光。”
     楚运欢接过错题本,纸页带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里面还夹着张李老师当年的准考证复印件,照片上的少女眼里闪着和他们一样的光。他把错题本抱在怀里,像抱着份沉甸甸的信任:“李老师,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就在这时,教室门口传来轻轻的响动——张大山提着个保温桶,站在门框边,帽檐压得很低,手里的桶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煮好的玉米。他看见教室里的人都看过来,脸瞬间红了,手都有点抖:“俺……俺就是来送点玉米,给娃们补补力气,没别的意思……”
     楚运欢笑着走过去,接过保温桶,热气裹着玉米香飘出来,瞬间填满了教室:“张叔,谢谢您的心意。我们会好好考,要是真考上博川,肯定回村里教孩子——到时候讲物理,可能还得请您帮忙,找些种地的例子,比如玉米播种的间距怎么用‘密度公式算,锄头怎么选才能更省力。”
     张大山的耳朵更红了,搓着手笑:“好!好!叔肯定帮忙!俺家玉米地随时给你们用,要多少玉米杆、多少水桶,叔都给你们找!”他站在门口,看了眼教室里的星星灯,又看了眼墙上的“我们的约定”漫画,突然说:“娃们,加油!叔等着你们的好消息!”说完,没等大家回应,就转身快步走了,背影比平时挺拔了不少。
     “快尝尝张叔的玉米!”楚运欢把玉米分给大家,每个玉米穗上都还带着点水珠,咬一口,甜汁在嘴里散开,比平时吃的更甜。吴文娇咬着玉米,突然笑了:“没想到张叔也有这么细心的时候,之前我还总怕他说咱们读书没用。”
     “人都会变的,”李老师笑着说,“就像你们,从一开始的不自信,到现在敢追梦、敢发光,张叔也在跟着你们改变——你们用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身边的人。”
第九十四章 考前的星星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