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他们还在担心,又要去服徭役,但,听说不需要服徭役,全部按工计酬,顿时心生欢喜。
只因百姓心中清楚,做工领工钱可比种田划算多了。
而且这活能干好几年,那么以后想要赚点现银就没那么难了,至于能不能修成,这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皇宫那么高的楼都建得起来,修条路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银子足够,都不是事。
而商人和世家的看法又不一样了,他们偷偷在算,修这样一条需要多少银子,投进去的银子能不能收得回来。
以及能不能修的起来,等等问题。
但是一想到这个分红是永久的,突然不知道这笔账该怎么算了。
就觉得要是真能永久分红,把家里多余的银子投点进去,也不是不行。
可现在朝廷还没拿出具体章程来,也只能在心中想想,同时听其他人怎么说,所以越讨论越上头。
这可是要修得如朱雀大街一样宽敞、一样平坦的大道。
可不是拿着锄头,随便挖一挖,填一填就行的。
城外的路是什么状况,百姓非常清楚,就丈余宽,坑坑洼洼,不少地方更是翻山越岭,即便坐最豪华的马车,半天就把人颠得屁股快要开花。
要是遇到连续雨天,泥泞不堪,不要说坐马车,步行都困难重重。
和城里的石板大街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
所以不敢想,要是城外的路能和城内一样,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到了中午,杨震听了狼卫的汇报,他觉得有点古怪。
按理来说,这种疯狂的提议,应该有反对者才对,至少也会有不同的声音。
肯定也会有人说,自己脑子有问题,竟然提出搞这样劳民伤财的工程,也可能会说一些风凉话,修这样一条路的难度太大,根本修不成之类的。
但是百姓都在议论这天路修好后之后,能带来多少好处,半点担忧都没有就有点不正常了。
明显有人在引导舆论。
杨震一时之间,还真猜不到是什么人在引导,皇上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都还没商量出章程来,他不可能暗中安排这种事。
工部的官员倒是有这个动机,这些年没什么工程,工部都快变成清水衙门了,朝廷每年拨的那些款,根本不够塞牙。
所以他们最希望,有大型工程上马,既能捞些油水,又能展示能力。
搞不好,还能着留名青史,毕竟修建这样一条路,其辉煌程度,不亚于修始皇修长城,自然会被载入史册。
可工部有这个动机,但是没有这样的能量,能引导整个京城的舆论。
所以应该有另一波能量巨大的人在引导舆论,他们比自己还热切,希望这样的工程能尽快落实。
会是谁呢?
杨震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懒得费这个心神了。
他接下来可还有一场硬仗要打,那就是下午要进宫见皇上,他的目的可不单单是为了李康,他要让皇上别老惦记金叶子的事,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喜欢。
第349章 有了主心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