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 陆逊传(六)[2/2页]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情真相,如果再把他杀了,只会更加失去民心。恳请陛下施加圣恩,赦免薛莹的罪过,怜悯那些受冤的囚犯,清理整顿刑法,这样天下百姓就太幸运了!”
     当时吴国连年打仗,百姓疲惫不堪,陆抗又上疏说:“臣听说《易经》推崇顺应时势,《左传》重视观察敌人的破绽。所以夏朝桀王作恶多端,商汤才出兵讨伐;商纣王荒淫暴虐,周武王才拿起兵器征讨。要是时机没到,就算有玉台这样的美景,也会有亡国的忧虑;就算到了孟津,军队也得调转方向返回。现在咱们不专心让国家富裕、兵力强盛,不努力种地囤积粮食,不让文武人才发挥作用,不让各个部门的官员尽职尽责,不明确奖惩来激励百官,不审慎使用刑罚来劝善惩恶,不用道德教导各级官员,不用仁爱安抚百姓,反而想着顺应天命、抓住时机一统天下,这根本不现实啊!现在朝廷听任将领们追求名声,一味发动战争,每次出兵都耗费上万财物,士兵们疲惫不堪,敌人却没被削弱,咱们自己反而元气大伤!现在是争夺帝王基业的关键时候,却去贪图眼前一点小利益,这是臣子为了自己方便耍的奸计,不是国家的好计策。从前齐国和鲁国打了三次仗,鲁国人赢了两次,可没过多久就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两国大小实力悬殊啊。更何况现在咱们打仗缴获的东西,还不够弥补损失的呢!而且倚仗武力的人,最终会失去众人支持,这是古代就有的明鉴。实在应该暂时停止那些谋求小利的进攻计划,好好休养士兵百姓的力量,观察敌人的破绽,等待合适的时机,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凤皇二年春天,朝廷派人到陆抗的驻地,任命他为大司马、荆州牧。凤皇三年夏天,陆抗生病,他拖着病体上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这两个地方位于长江下游,要同时面对晋国两个方向的进攻。如果敌人乘船顺江而下,战船连绵千里,像流星闪电一样快速赶来,很快就能到达,到时候没法依靠其他地方的援军来解救危急。这可是关系江山社稷安危的关键,不只是边境被侵犯的小麻烦啊。臣的父亲陆逊从前在西边驻守时就说过,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然说容易防守,但也容易失守。要是西陵丢了,不只是失去一个郡,整个荆州都会不再属于吴国。如果西陵有危险,就该动用全国的力量去争夺。臣之前在西陵驻守时,曾沿着父亲的足迹考察过,之前请求派三万精兵驻守,可主管官员墨守成规,不肯派兵。自从步阐叛乱之后,兵力就更加损耗了。现在臣管辖的区域有千里之广,要面对四个方向的敌人,对外要抵御强大的晋国,对内要安抚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可手下的兵力总共才几万人,而且长期疲惫不堪,很难应对突发情况。臣愚笨地认为,各位王爷都还年幼,还没能力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先为他们设立太傅、丞相,辅导他们成长,不要给他们配备兵马,以免妨碍国家重要事务。另外,宫里的宦官,还在私自招募士兵,士兵百姓都怨恨劳役,纷纷逃跑去投靠宦官的招募。恳请陛下特意下诏书,挑选核查这些人,把他们全部调出来,补充到边境经常遭受敌人进攻的地方,让臣手下的兵力能补足八万人。同时减少繁杂的事务,严格执行赏罚制度,就算是韩信、白起这样的名将复活,也没有施展巧计的余地(意思是兵力充足、制度完善,就能应对一切情况)。如果不增加兵力,不改变现在的制度,却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臣最担心的事啊。如果臣死了以后,恳请陛下把西边的防务托付给可靠的人。希望陛下能考虑采纳臣的建议,这样臣就算死了,也能不朽。”
     这年秋天,陆抗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陆晏继承爵位。陆晏和弟弟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陆抗留下的兵马。陆晏担任裨将军、夷道监。天纪四年,晋国军队讨伐吴国,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水军顺江而下,所到之处都顺利攻克,最终的情况和陆抗之前担心的一模一样。
    喜欢。
  

第74章 陆逊传(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