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0章 戴伟胜的总结和王月生的神算[1/2页]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莫比乌斯光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联军的战术特点是:
     火力至上:充分发挥步枪、马克沁机枪等,和速射炮、舰炮的压倒性射程与威力。战术核心是建立稳固的散兵线或阵地,以火力大量杀伤暴露的敌军,再以纵队或散兵发起冲击。炮火准备成为进攻标配。
     士兵能熟练操作武器,执行命令,维持战线。遭遇袭击时能较快组织防御。
     工事构筑能力在使馆防御战中表现突出,能够快速构建街垒、掩体。在野战中也能迅速挖掘简易工事。
     侦察能力上,使用骑兵和当地教民、苦力作为情报员进行侦察,但效果受限于地形和对当地情况的不完全掌握。
     弱点是巷战经验相对不足,表现在天津战役中,易遭冷枪和伏击。对地形不熟导致行军和部署有时不够优化。部分部队,尤其新到的,存在轻敌冒进。
     我的评价是:联军的基本战术原则,火力、纪律、工事,被证明完全有效且适应华北战场。英国和日本步兵的战术素养最高。机枪在防御和进攻中都是决定性武器。未来需加强巷战训练和更有效的情报网络。
     清帝国正规军的战术特点是:
     落后呆板:大部分仍采用密集队形的方阵、纵队,在开阔地成为联军炮火的绝佳靶标。冲锋缺乏掩护和火力支援。
     火力贫弱:步枪射速慢、精度差,保养不良。炮兵数量少,训练差,射击缓慢且不准确。重武器如机枪几乎见不到。
     防御消极: 多依赖城墙或简易工事被动防守,缺乏反突击能力和火力配系。工事构筑原始,难以抵御近代火炮。
     指挥僵化: 军官多缺乏现代战术知识,指挥靠旗号、锣鼓,反应迟钝。士兵多机械执行命令,主动性差。
     偶有亮点:极少数部队,如聂士成部,在天津表现出一定的顽强和使用抬枪、刀矛的近战能力。个别狙击手造成困扰。
     我的评价是:清军战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甚至更早。他们不懂散兵线,不懂火力压制,不懂工事构筑,不懂机动防御。其士兵更像被驱赶的羊群而非战士。军官阶层普遍无知且怯懦。任何一支欧洲二流军队都能轻易击败他们。
     义和团的战术特点是:
     狂热冲锋:主要战术是依靠宗教狂热和人数优势,挥舞大刀、长矛等冷兵器或简陋火器如火绳枪、土炮,高喊口号发起人海冲锋。毫无队形和掩护。
     游击袭扰:在乡村、小城镇或复杂地形,如青纱帐,进行伏击、切断交通线、小规模偷袭。对落单士兵或小股部队有威胁。
     非正规性: 无统一服装、标识,混入平民难以识别。依赖迷信,如宣称“刀枪不入”维持士气。
     弱点是:面对有组织的近代化火力,尤其机枪时,冲锋无异于自杀,伤亡极其惨重。士气极不稳定,“刀枪不入”神话破灭后极易崩溃。缺乏攻坚能力,对使馆久攻不下。组织松散,难以进行复杂战术配合。
     我的评价是:义和团的战术是原始、野蛮和无效的代名词。他们的冲锋在马克沁机枪面前只是制造血腥的屠宰场。其袭扰战术虽烦人,但无法改变战役进程。他们唯一的‘战术就是利用其野蛮行径(屠杀教民、破坏设施)制造恐怖。这种武装力量不具备任何现代军事价值,仅需最低限度的正规军即可肃清。
     综上所述,我的结论是:
     1、八国联军在军事上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充分证明了西方(尤其大英帝国)军事体系、技术和纪律的绝对优越性。
     2、清帝国军队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均处于彻底崩溃状态,已完全丧失抵御外侮的能力。其军事体系是前现代的、腐朽的、无效的。
     3、义和团仅为破坏性暴民武装,不具备任何正规军事价值,其威胁已被永久性粉碎。
     4、联军内部协调问题是本次行动的主要缺陷,削弱了效率并可能导致未来隐患。
     谢谢大家”。说完,他还习惯性地向四周点头致谢。发现四周一片死寂时,才愕然意识到,对面是如何地尴尬,做出什么表态都不对。
     突然,“啪啪”的孤零零的掌声响起,是王月生。随后,不情不愿的掌声此起彼伏,零零落落,很快消失。
     戴伟胜和王月生相视苦笑。王月生知道自己这边的人,尽管已经全力记下了戴伟胜的谈话,甚至褚贵星等人已按照在老营培养出来的默契,悄然进行了分工,两人一组,每组重点记录不同的段落,会后再对照补充完善。而郑贯公虽然是头一次用这种后世的自来水笔,且是用后世的一行行的笔记本,而不是前世此时流行的一列列的书册,还是写的繁体字,但仍然记下了大部分内容,笔头工夫实在了得。
     见气氛有些沉闷,而有些事情和民族情绪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脱开导的,王月生摇

第330章 戴伟胜的总结和王月生的神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