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眼前一亮。
为何一定要压制其中一种灵根?既然水火并存于天地,为何不能共生于我身?
她开始尝试引导两种灵力不再对抗,而是如阴阳双鱼般相互环绕、流转。她模仿芜园的“圆融心法”,在修炼时静观体内灵力如江河交汇,不争不抢,顺势而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初,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剧痛。可她咬牙坚持,一日复一日。
终于,在一次闭关中,她于灵台深处“看见”了那朵冰火莲——火焰在外翻腾如怒潮,寒焰在内凝成一点星芒。她心神一动,引动灵力,竟将这景象化为己用。
出关之日,她在试炼场上施展新成灵技——“炎海冰心”。
刹那间,烈焰如海啸般席卷而出,灼热之气令百步之内草木尽枯。可就在这狂暴火海的中心,一点寒星悄然浮现,如月悬天心,寒气四溢。
一名金丹长老亲自试招,刚踏入火海,便觉灵力运转骤然凝滞,仿佛被无形冰锁缠绕,竟无法调动分毫。
全场震惊。
苏槿立于火海之中,衣袂翻飞,神色平静:“我不再是水火不容的废体,而是……水火共生的道体。”
烈火门掌门当众宣布:“从今日起,门中设立‘双灵堂,专收灵根相克却天赋异禀者,探索共生意境。”
这两则消息,如同两颗陨星坠入修真之海,激起千层巨浪。
丹道世家最先响应。他们开始研究“平衡丹”,以阴阳调和之法,炼制能稳定冲突灵力的丹药。有位老丹师甚至提出:“若能调和体内灵力,何须追求单一灵根纯净?残缺之体,亦可成大道。”
阵道宗门也不甘落后。他们为体质特殊者设计“微型辅助阵”,如为体弱者布“养脉阵”,为神识敏感者设“静心阵”,甚至有人提出“移动修炼舱”的构想,让修士可在阵中边行边修。
一时间,修真界风气为之一变。过去,宗门收徒,只看灵根纯度、体质强弱、战力高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天赋?
是完美的资质,还是独特的感知?
是强大的力量,还是与众不同的道路?
芜园的理念,正悄然重塑整个修真文明的根基。
然而,就在这股变革之风席卷四方之时,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墨尘子带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东境防线之外,发现了“天衍司”的踪迹。
那是一群身着灰袍、面容模糊的神秘人。他们不属任何宗门,行事诡秘,却对各派的革新之举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们曾潜入剑冢外围,试图探查宁澈的修炼记录;也曾出现在烈火门附近,观测“炎海冰心”的灵力波动。
更令人不安的是,林梦冉在翻阅一部上古典籍《玄渊志异》时,发现了一段模糊记载:
“昔有邪源,名曰‘腐化之源,其性嗜灵,其形无定。欲现于世,需寻‘完美容器——非血肉之躯,乃灵性残缺却道感通玄者。此类人,常为世人所弃,却暗合天机。”
他将这段文字递给我,指尖微微发抖:“‘灵性残缺却道感通玄……宁澈、苏槿,他们……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沈青芜心头一震。
阿芷突然冲了进来,手中紧握一片灵草叶,脸色惨白如雪。
“它……找到了……”她的声音颤抖,“‘容器……在东境……那个地方,有天衍司的气息,还有……腐化之源的低语。”
沈青芜与墨尘子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凝重。
东境,正是天衍司出现之地。
而那里,近日恰好有一名被剑冢拒绝的少年——他天生无灵根,却自称能“听见剑的哭泣”。他被拒后流浪至东境,音讯全无。
难道,天衍司寻找的“完美容器”,正是这些被传统修真界视为“残缺”的天才?
他们不是在研究革新,而是在筛选祭品?
夜风穿园,灵草低语。
我站在芜园最高处,望着远方天际那片隐隐翻涌的乌云。
我们本想以“残缺即圆满”唤醒一个更包容的修真世界,却没想到,这份理念,竟也引来了深渊的觊觎。
但无论如何——
我握紧手中玉简,目光坚定。
芜园的门,不会关上。
只要还有一人,因“不同”而被弃,我们便要为他点亮一盏灯。
哪怕,那灯会引来黑暗。
喜欢。
第112章 各宗门的效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