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3章 兄弟释嫌辞帝阙,仙洞聚散话流年[2/2页]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听风雨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眼:“你俩便在这儿好好反省,待想明白了,想透了,再来寻我说话!”
     书房里,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杨继祖看着杨继周,眼中满是愧疚与懊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他缓缓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几分涩意:“继周,是兄长对不住你。”
     “这些年,是我鬼迷心窍,总觉着你若是去了豫州,父亲的目光便会被你分走,我继承王位之路便会受到影响。”
     “所以……才处心积虑引导你向往江湖,教你远离封地……”
     说着,他喉头微微发紧,顿了顿,又道:“父亲今日一番斥责,我才幡然醒悟,若连自家亲弟都信不过、容不下,往后还如何担得起豫王的重担,又怎配治理一方百姓?”
     杨继周听着这话,先是一怔,随即温和地笑了,眼中不见一丝怨怼:“兄长,你莫要如此。闯荡江湖本就是我自己选的,与你何干?再说,小弟也从未怪过你啊!”
     “不过,今日既然兄长诚心相邀,那我也不好拂了你的面子。我便随你回豫州,试试自己究竟能否帮上忙,为咱杨家、为豫州百姓出份力。”
     话落,兄弟俩相视一笑,多年来横亘在彼此间的那层隔阂,就像春日暖阳下的薄冰,瞬间消融得无影无踪。
     晚膳时分,两人并肩去找杨再兴。他们站在杨再兴面前,恭恭敬敬地低头认错,又一五一十说了回豫州后的打算,言语间满是坚定。
     杨再兴抬眸,看着和睦如初的两个儿子,紧锁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
     他端起酒盏,轻抿一口,点头道:“好,你兄弟二人能齐心,我便再无牵挂,往后豫州之事,便看你兄弟俩了!”
     三日后,天刚蒙蒙亮,杨再兴便带着杨继祖、杨继周、刘芙往皇宫而去。
     宫门外,关羽、张飞、赵云与诸葛亮早已立在晨光里等候,几人并肩入宫,齐齐向刘禅辞行。
     刘禅望着眼前熟悉的身影,脸上满是不舍:“诸位,这便……皆要走了?不再……多留几日?”
     杨再兴拱手躬身,语气恳切:“陛下,豫州封地需继祖回去主持,金光洞也得有人照看,实在耽搁不得啊!”
     “不过……往后陛下若有差遣,只需一纸传信,我等必赶来相助。”
     刘禅轻叹一声,摆摆手:“罢了罢了,强留也留不住。说起来,朕正欲待朝堂局势稳了,便将皇位传给睿儿,当个清闲太上皇。”
     “到时便去豫州看看芙儿,再去金光洞寻诸位聚聚,也好瞧瞧那洞里究竟藏着何种神异。”
     众人只当是刘禅随口的玩笑,笑着应下,根本没往心里去。
     午后的长安城外,长亭边车马依依。杨继祖携着刘芙,与杨继周、诸葛瞻一同往豫州方向而去。孙绍因放心不下,陪他们走了一程才勒马回身,转道返回江东。
     关羽、张飞、赵云与诸葛亮则跟着杨再兴一家,往金光洞的方向行去。其余将领也纷纷翻身上马,各回属地。扬尘渐散,一行人就此分道扬镳。
     时光一晃便是五年。谁也没料到,刘禅竟真的兑现了当年的话——将皇位传给太子刘睿,只带了几个贴身内侍,一路赶往豫州。
     见到刘芙时,他紧紧攥着女儿的手,眼圈泛红:“这些年,朕没能好好护着你,往后便在这儿陪着你,将以往亏欠的尽皆补回来。”
     在豫州过了两年含饴弄孙的日子后,刘禅又念起金光洞,便辞别刘芙,独自领人寻了过去。
     彼时,杨再兴一家正在洞内修行,见他真的找来,忙热络地迎了进去。
     此后的岁月里,刘禅时常往返于豫州与金光洞之间,日子过得自在又惬意。
     可岁月从不会手下留情。又过十年,洞内的气氛渐渐冷了下来。
     先是李彦寿终正寝,接着张飞、赵云与黄月英也相继离世。杨再兴看着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开,心里空得发慌。
     剩下的关羽与诸葛亮,虽有修行傍身,却终究道行尚浅,加之连日悲痛,身体一日差过一日。不过两三年,两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前,关羽颤巍巍地将珍藏多年的《太平要术》递到杨再兴手中;诸葛亮则捧着《太平清领道》,声音微弱却坚定:
     “振武,这两本书你好生收着,或许将来能派上用场。我等去后,你要好好照顾家人,莫要太过悲伤。”
     杨再兴接过古籍,看着两人缓缓闭上眼睛,积压许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晨光透过洞口的薄雾洒进来,洞内只剩下他一家五口。往日里众人谈笑的声响消失无踪,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寂静,在石洞里慢慢蔓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兄弟释嫌归封地,帝心无碍赴仙乡。流年暗换故人去,唯剩天书伴洞凉。
    喜欢。
  

第663章 兄弟释嫌辞帝阙,仙洞聚散话流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