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被利用的偏见[1/2页]

曹操那些事 明州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十一月,刚刚拿下汉中的曹操便收到了两名谋士的建议。
     司马懿当日就跟曹操说,趁着如今大军气势高昂,当挥军南下,直取益州。
     理由也很充分,一是刘备刚刚用诡计俘虏了刘璋,蜀中之人还没有真心归附,二是刘备大军此刻正在与江东孙权争夺江陵,定然来不及回师救援。
     曹操只需要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然后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
     抓住如此大好机会,天下就能定了,万不可失。
     若是角色换一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这样的方案,刘备定然会同意。
     但曹操不是刘备,司马懿也不是诸葛亮。
     曹操对司马懿说,人得知足,不可得陇望蜀。
     司马懿也没有多说,缓缓撤出了曹操的营帐。
     又过了一天,另一名谋士刘晔也劝曹操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
     他的理由与司马懿出奇一致,都认为攻占汉中已令蜀人震惊,只要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若是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稳定人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
     曹操依旧不听,但心中已经有所顾虑。
     过了七日,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
     曹操忽然意识到,或许司马懿和刘晔二人说得有道理。
     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问刘晔,现在还能否进攻川蜀。
     刘晔自然明白曹操的意思,无非是看着近在咫尺的川蜀舍不得放弃,加上他的预测正好准确,便又起了收蜀地的念头。
     可惜机会稍纵即逝,当初司马懿和刘晔建议时机正好。
     如今蜀人人心已经较为安定,出击已经不能轻易击溃。
     曹操也无法,便按下心中冲动,于十二月班师,留下夏侯渊屯兵汉中,督汉中诸事。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曹操当初没有同意二人的建议有他自己的顾虑。
     一方面是十万大军从三月行军到十月入汉中,过了整整七个多月,长时间征战已经十分疲惫,急需休整。
     另一方面南下江东的关键路线九江和庐江郡此刻不太平,孙权拿下皖城之后正准备率领十万大军北上突袭合肥。两线作战对于曹操的兵力和粮草补给要求太高,曹操无法两头顾及。
     所以曹操没有答应立刻再出军取西川,不无道理。
     至于马超留在汉中的庶妻董氏和儿子马秋,曹操把董氏赐给阎圃,将马秋交给张鲁处置。
     张鲁转身便亲手杀了马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二月,曹操回到邺城。
     面对曹操又立如此大功,汉献帝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的了。
     除非再让曹操进位,从魏国公至魏王。
     对,同年四月,汉献帝便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此时,曹操名义虽非天子,但实际已经有天子之实,与皇帝只有一阶之差。
   

第242章 被利用的偏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