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忍辱负重的岁月,此刻都化作手中这卷锦帛的重量。
     “侯爷?侯爷请起。”卜公公小声提醒。
     牧野这才发现自己的思绪飘远了。
     起身时,他瞥见殿外一缕阳光正穿透云层,恰如那年北疆大营的晨光——也是这样金灿灿地照在阵亡将士的墓碑上。
     “臣,谢陛下隆恩。”他郑重叩首,声音比想象中更为平静。
     就在众臣为牧野平反而感慨时,都长林一袭月白官袍,风姿卓然地出列行礼:“陛下,臣有祥瑞呈献。”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名差役抬着两个雕花木箱上殿。
     箱盖开启的瞬间,满朝文武都不由自主地向前探身——
     左边箱中堆满圆润饱满的红薯,个个大如婴孩拳头;右边箱中则是金灿灿的土豆,在晨光下泛着蜜蜡般的光泽。
     “此二物名为红薯、土豆,亩产可达二十石!”都长林清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乃顾宁于山阳县试种成功的新粮种,耐旱抗涝,可作主粮!”
     朝堂顿时沸腾!右相刘文柏捧起一个红薯:“臣没听错?二十石?这可是稻麦的五倍有余啊!”
     庆帝霍然起身,龙袍带翻了茶盏也浑然不觉:“此话当真?”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都长林郑重道,“山阳县已连续两季丰收,百姓再无饥馑之忧。此物不挑地力,坡地荒地皆可种植。”
     他忽然转向宫外方向,深深一揖:“此全赖顾郎君殚精竭虑,三年来走遍荒野寻得良种,又亲试百种栽培之法。”
     “更于山阳县创办‘百味坊39;小吃培训,使三百余户贫民得以温饱;修建‘明理学堂39;,令农家子弟亦能识字明理,女子亦可入学;扩建豆腐工坊,让山阳豆腐行销周边几县......”
     他每说一句,殿中惊叹声便高一分。
     庆帝好奇问道:“我大夏竟有此人才?”
     都长林看向牧野:“此人正是忠勇侯的夫郎,顾郎君。”
     庆帝目光灼灼地看向牧野:“哈哈哈哈,忠勇侯真是好福气!你们牧家真是人才辈出!”
     “来人,传他上殿!”
     顾宁红着脸急匆匆入殿,刚要跪拜,庆帝却摆手:“免礼。朕问你,此物可能在全国推广?”
     “回陛下,”顾宁声音清亮,“只要按臣编写的《薯芋栽种法》行事,北至燕云,南抵岭南,皆可丰收!”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装帧朴素的小册子。
     卜公公刚要去接,庆帝竟亲自走下龙阶,接过册子翻看。
     但见内中图文并茂,连如何堆肥防虫都画得清清楚楚。
     “好!好!好!”庆帝连赞三声,突然转身喝道,“拟旨!”
     文华殿大学士立刻捧来空白圣旨。
     “山阳县子顾宁,心系黎民,首创薯芋栽种,活民无数;开设工坊,惠及乡里;修建学堂,植树造林,造福一方百姓。朕心甚慰!”
     “特封为‘安民郎39;,赐玉带一条,白银千两,准乘双马朱轮车。望卿不忘初心,继续为百姓谋福。”
    喜欢。
  

第300章 册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