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资本的苗头[1/2页]
大明:殿下请登基
哟吼吼吼
大明的另一条战线,东方的倭国,并没有消耗多少自己的国力。
相反,朱仪作为总督,从肥前国对筑前国的战事里,得到了许多补给。
虽说聊胜于无,但在长崎的部队之中,也顺利搭建起了诸如冶炼炉的基础工业。
打造火器的整条生产链是出不了大明本土,不过,改进倭国的冶炼业,从而修缮本来就携带的火器,这是朱仪能否让倭国的长崎长期稳定的因素之一。
肥前国因为吞并了筑前国,而继续北上的话,就要渡海,在此之前,就要先消化战利品。
除了渡海打长门之外,西海道还有筑后、肥后、日向等其余七国,藤原氏需要他们保持忠诚,防止前线开打的时候,自己被人从背后捅刀子。
而因为秋月氏的原因,有长崎的明军坐镇,倒是让藤原氏能采取的手段多了许多。
朱仪并没有只顾军队发展而忽视民生,有喜儿的辅助,长崎对外的贸易,在藤原氏控制了筑前国的同时,也在同步进行之中。
原本在条约之中,大明的商贾只有在长崎拥有一定的特权,可实际操作上,明商在整个西海道都是畅通无阻。
除了来自大明紧俏的货物是倭国权贵所向往之外,就是通过明商,西海道的倭商看到了机会。
倭国重农,可本身并没有大量的土地给予底层耕种,制度只是对于华夏文化母国的模仿。
明商因为其独特的地位,背后站着强大的明军,特别是在筑前之战后,西海道的诸国更是不敢怠慢。第1168章 资本的苗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