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压缩式制冷机并不复杂。
首先是蒸汽机,已经突破。
其次是氨气,在煤的焦化中也可小批量生产。
现代合成氨技术虽然科技含量更高一些,可眼下无需一蹴而就。
煤炭制氨法,主要是以煤为原料,通过对气体的提纯、净化、压缩,生产氨气。
在龙潭基地的焦炭厂区,有一座用耐火砖砌成的巨大煤炭干馏窑。
优质煤炭被投入窑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被高温加热。
这个过程本身并不新鲜,民间土法炼焦早已有之。
但是,土法炼焦的目的不止于焦炭。
窑体上方复杂的管道系统,收集着煤炭在干馏过程中产生的、通常被视作废物的煤气(主要成分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煤焦油。
接下来,是净化气体。
将这些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把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去除二氧化碳。
再通过浓硫酸,可以去除水蒸气,
接下来,便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
在高压条件下,将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体,与铁基催化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掺有少量氧化钾和氧化铝)结合,在高温条件下,就能合成氨。
随后,合成的液氨被导入一套全新的、相对小型的封闭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的小型液氨压缩机、一个冷凝器、一个节流膨胀阀以及一个巨大的、内部布满了金属盘管的几乎饱和的盐水池。
高温高压的液氨流入冷凝器,经冷却放出热量,凝结成常温高压的液氨。
高压常温液氨通过节流阀,压力骤降。瞬间,液氨开始剧烈蒸发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而这吸收热量的过程,就发生在浸泡着水池的金属盘管内。盘管内的液氨蒸发,疯狂地吸取着盐水池的热量。
盐水池的温度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零度!
零下五度!
零下十度!
水银温度计上,水池里的温度在迅速下降。
闷热的车间内,人们开始感受到丝丝寒意。
盐水的冰点远低于淡水,即使温度降至零下二十度,它依旧保持液态。
而浸泡在盐水池中的,是一个个金属模具,模具里装满了经过静置处理的淡水。
“结冰了!结冰了!”一个学徒指着模具,惊骇地大叫起来。
只见模具中的清水,从边缘开始,迅速凝结成透明的、坚硬的固体——冰!
零下二十度的冰!
在安南这终年炎热的地方,在充满了炉火和蒸汽的化坊里,竟然依靠机器的力量,人造出了寒冷的冰!
这一幕,让所有人沸腾!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在这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见到过冰雪的。
尤其是安南这个热带区域。
19世纪中期,有美国商人千里迢迢,将冰块运抵印度加尔各答,以及我国的广州。
即便冰块融化近半,仍能获取暴利!
当地达官显贵,无不以此彰显自己身份。
而此刻,冰雪不必千里迢迢运来,也不必包上木屑,小心翼翼藏在十几米深的储藏室。
通过工业化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轻而易举生产大块大块纯冰!
工匠们围拢过来,看着那从盐水中捞
第194章 化腐朽为神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