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额真想了很久,也找不到李倧话里的破绽。、
他思索了半天之后,方才说道:“大王刚才说的固然在理,可是大敌当前,岂有调集主力精锐,入城龟缩的道理,难免有保存实力之嫌。”
“如果不依我意,执意要这样做的话,休怪我往盛京参书一封。”
“大王,莫忘了,世子等人还在盛京,也莫忘了丁卯、丙子两役时,高丽举国上下的悲惨!”
李倧整个人一颤,两次入侵大战,实在是打太惨了,高丽全无招架之力,不仅被迫签下城下之盟,死伤无算之外,光是丙子之役,就被建奴掳走几十万男女为奴。
现在自己的世子还在建奴那里为人质,提到这两件事,李倧毫无反抗之力。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在忽额真的干预之下,只能又做一番安排,将原本计划调往王京的主力,又派出了一部分前往沿海各处要地。
忽额真,认为根据建奴的情况,明军船只不足,无法承担过大的后勤压力,自然也无法投入太多的兵力进行远距离登陆作战。
他认为重点防御重心应该是在与耽罗隔海相望的全罗道和庆尚道上,二者相距不远,明军船只跨海运输物资,甚至能昼至夜返。
所以将王京调出的兵力,悉数布置在全罗和庆尚两道上来。
虽然这并非是忽额真的完全想法,但高丽王做出了此等妥协,忽额真离去时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他认为此番调整了安排之后,既可以确保王京防御无虞,又可是将高丽的主力调出一批去往前线,消耗明军实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高丽的人命,在建奴的心中,不值一文。
明军的确如建奴的情报一般,缺乏跨海的运输船只,故而近三万人大军和辎重,一共分作三个批次运往耽罗,耗费了大量时间,以至于高丽人和建奴有充足的时间应对。
十多天后,最后一批七千人才在孙之滂的率领下,带着辎重,从登州启航。
好风借力,在旺盛地信风中,船行如飞,经过了三昼夜漫长的航行之后,在一个夜间,舰队上的将士,惊奇的发现,耽罗岛上的灯光,就在自己的船舷的左侧,但令人诧异地是,他们所乘坐的船,丝毫没有着陆的意思,而是头也不回的继续向黑夜航行。
“怪事!莫非我们并不是现在耽罗登陆休整,而是直接登陆高丽?”
“可是,我们会在高丽的那个地方登陆呢?”
韩沧澜正在甲板上站岗,夜色中,看见远处耽罗岛上灯光,逐渐的从自己左舷远去,直到消失不见。
他紧握着手中最新式的燧发枪,心中不停地暗自思索这个问题。
韩沧澜,原籍山东东昌府人,正是今年刚入伍不久的一名新兵。
去年也是大概这个时候,他带着母亲和妹妹来登州投军失败,心灰意冷,一无所有的他,只好去大湾暂时安家,在船舱内,他遇见了李总兵和他旁边长的如天仙一般的姐姐。
李总兵见到他后,不仅派人给他母亲治病,还带给了他生的希望,到达大湾之后,李总兵还带着那位天
第694章 我们会在高丽的那个地方登陆呢[1/2页]